潘家園,清朝時期就是燕京的古玩市場。
彼時有些貴族家道中落,生活困難,需要賣掉老祖宗留下的財產維持生計,貴族大多好面兒,變賣祖產,還不是為了維持光鮮所以白日,大多遛鳥的遛鳥,玩鷹的玩鷹,到了晚上,穿一身破爛衣裳,煤灰抹臉,打著燈籠來到這里賣東西。
這種既躲開熟人又做成了買賣的事情,在那時比較流行。
于是,在約定成俗之后,這里有了這里獨到的規矩。
凌晨開市,不問東西來歷,買賣兩方,都打著燈籠,燈火幽暗,看不清臉,進行交易。
因為凌晨開市,白晝收攤,攤主或點燭,或擺燈,買家執燈籠行走不斷,人影穿梭,飄忽不定,所以將這里形象的稱為鬼市。
之后,不光是貴族,一些賊人,也會來這里出售貨物,更有些人趁亂兜售贗品,才形成了現在的格局。
自行車停在路邊,秦昆乍眼一看,有些頭大。
原以為這里就是個小市場,最多和菜市場一樣,沒想到這么大,還這么散亂
這里沿用舊習,數不清的攤位點燭擺燈,星星點點,幽暗如鬼蜮,而且行人不少。
這么大的地方,我上哪去找那什么古爺
“今天人怎么這么多”
不止是秦昆驚訝,馮羌都好奇無比,這地方他不是第一次來,就算今天是中元節,也不至于這么多人啊去年前年中元節,人還不如現在的三分之一。
秦昆二人,走入市場。
這里店面有幾家,能開店的,都是手里有極品好貨的掮客,大多情況下,三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這些年國家管得嚴,這些店鋪明面上都是非國寶級的字畫、工藝品交易,也管不了。
“買燈嗎客官”
市場口,幾個賣燈籠的湊上來問道。
秦昆看到行人都提著燈籠,看來這是地方的規矩,于是點點頭“來兩個。”
“好的,2塊錢。”
“2塊你怎么不去搶”
馮羌拎起賣燈籠的衣領,這一個破燈籠,成本幾毛錢都不到,竟然敢賣2塊錢
“馮羌,掏錢。”
秦昆說完,拿著一個燈籠走了進去。
馮羌憤然,也跟了上去。
“等等,客官,你還沒給錢呢”燈籠老板委屈道。
“滾”
馮羌瞪了一眼賣燈籠的,老板噤若寒蟬,直嘆今天點背。
秦昆拿著玉如意走在前面,天眼術洞開,不得不說,這里太大了,不是規模大那種大,而是散亂的那種大,從高空俯瞰,所有攤位平鋪如星,幾條要道攤位密集,偏僻小道也不是沒有。
在這賣貨,除了一些混日子的,都是揣摩人心的人精,要么喜歡扎堆,要么喜歡與眾不同,只要讓人看得眼花繚亂了,說不定就有機可乘。
秦昆蹲到一處攤位前,這攤上,是玉器。
這些玉的紋理有些臟,但雕琢精細,年代感秦昆分辨不出,但樣子確實不錯。
“客官看看,都是上品玉器。”
老板衣著普通,手上戴著一枚扳指。
秦昆詢問道“老板,幫我掌掌眼”秦昆說著,遞了一根煙過去。
老板一愣,笑了笑“小兄弟原來是出貨的,行,今晚閑來無事,幫你看看。”
老板叼著煙,煙霧漂浮,他瞇起眼睛,打量著秦昆遞來的血紋如意。
端詳了一會,老板呵呵一笑“要么是高原血玉,要么是贗品,年代有些年頭,不過這玩意雕琢樸素,價錢得隨年代走,多100年價錢都能翻一番,我吃不準這是什么時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