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漆次數一般為六到八遍,每上一遍漆之前都需進行反復的水砂打磨和自然干燥。
其后是玉口部的鑿削。與前節相繼的玉口部同樣須鑿削成與節插相吻合的v字型角度。
在鑿削時首先分階段慢慢地往內旋轉削鑿,待基本形狀出來后再改用不同粗細規格的棒狀鋼銼將玉口內壁銼平磨光,使其達到與節插完全一致的角度。
之后是握柄的加工。
握柄是釣者與竿最常接觸的部位,也是增加配重調整竿重心的重要部分,握柄手感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到用竿者的釣感,因而藝匠們對握柄的尺寸及形狀分外注意。
柄把內部多使用一些質地堅硬的木材或直接采用竹子,部分藝匠則應用傳統的包紙方式。
表層裝飾握柄所使用的材料非常豐富,如鮑貝、蛇皮、羚角、鮫皮、金鉑、羽根、竹片、卵殼、綿線、紫藤等,甚至有時根據釣魚人的要求,鑲飾珠寶玉器等物。
接下來是制作最困難,最能提現匠人水平的部分制作竿梢。
竿梢采用六到七年的上等竹種為原材料。
碗口粗的一段竹子,能用來作竿梢使用的僅是背陽的一小塊面積,通常直徑在十八公分左右的一段竹材,經過加工后,最多只能制作成二到四支的竿梢。
制作作竿梢時,首先得將竹子剖切成四方型的棒狀后,再使用專門的刀具一支一支削制成竹片。
每一套削出的竹片都一模一樣,就像像桔子瓣一樣,可以拼成一個整體。
四片或者六片竹片用特殊膠水粘在一起后,能形成一支完美的竿稍,再進行刨削使之完美。
在刨削的過程中調整角度及走向,使竿稍的調性完美的配合全部竿體。
此項工序是制竿中要求最高,難度最大的一道。全憑豐富的經驗和熟練的技法。
然后是上漆。
其工藝完全保持傳統的手工漆法“拭式”漆法。
“拭式”漆法就是先用手指將漆均勻地涂在竿體上后,用專用布料輕輕地拭擦,以此給竿體表面覆上一層薄薄的漆層。
經自然干燥后再用不同目數的水砂紙反復打磨擦拭后再次上漆拭擦。
過上五六遍的底漆之后,再使用精度更高的光漆進行十數道的拭擦上漆。
竿子在每次上漆之后都須放到專門的“漆室”內自然晾干。漆室一般微長度為兩米,寬高均為六十公分左右的帶孔木箱。
此類漆與普通涂料的硬化方式完全相異。
普通油漆是通過涂料中內含溶劑的自然蒸發后硬化干燥,而這類漆則是利用與空氣中水分的化學反應干燥成形,并且在特定的溫度和高濕度的情況下方能得到良好的涂層。
因而藝匠們常在“漆室”內側釘上紗布,并適當地噴灑水分,以保持漆室內的空氣濕度。
竿體通過上漆之后,可達到抗酸、防水的效果。并能增加竿體表面的硬度和防腐性。艷麗精美的漆色更能突出竹竿的華貴感。
最終,上好漆的竿體將再次進行火烤微調,姿態完美后匠人都會在竿子上刻上或烙上印跡。
一支竹制魚竿才算正式完成。,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