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過了,蘭草從一苗變成了六苗,金邊沒有退化,而且復花了。
從花型的表現和太極石的反應來看,當年這株苗是留對了。
小心翼翼的將幾株蘭草放進空間內,李君閣開始呆在空間里發楞。
小島上的厘竹有些多了,李君閣將它們從島上移到大地上,繞著清泉圍成一圈。
竹林掩映著清泉,讓靈泉邊上開始有了幾分幽野的味道。
將荔枝樹苗跟白茶樹苗移植到島上,希望它們能快些長得高大起來,最好能成林。
不過望著蘭草,李君閣有點糾結了。
如果移植到島上去增殖的話,可能會錯過花期,而且蘭草不一定每年都開花。
沒有開花的蘭草會增加買家的辨識難度,為了降低風險,買家給出的價格不會太高。
“現在是十點過,十二時辰中是巳時,對應到島上的月份是六月。大不了我每天這個時候來看看。七八天里總有一兩天會有花的,說不定空間靈異,天天都能看到呢”
一咬牙,李君閣將蘭草也移到了島上。
又轉悠了一會,沒發現自家山上還有啥可以移植的了,幾株稍有價值的老樹,比如那株老茶樹,那是家里人都知道的,目標又明顯,他也不敢亂動。
“算了,暫時就這樣吧,等抽時間進碧峰山一趟,那里面東西可多,還沒人點數。”李君閣望著遠方蒼翠的大山,心里暗自思付。
回到家里吃過午飯,李君閣想起那天試竿時錄制的視頻,于是拿出“入魂”來,到院子里拍了不少特寫,從竿稍,漆藝,玉口,竿插,藤編手柄一個不少。
還補拍了幾段連接竿體的整體展示。
之后還找了兩個礦泉水瓶子,用一段線連接到竿稍上,拍了一個靜力頂釣讓水瓶離地的視頻。
回到屋里將剛拍的視頻和昨天拍攝的野外溜魚的視頻,連同竿子的特寫照片一起導入電腦上,又下載了一個視頻制作軟件,開始制作視頻。
鼓搗了一下午時間,大致搞定,隨便配上一段音樂,將視頻發送到自己常玩的釣魚論壇里面。
他在論壇里的名字和微信里一樣,都叫“在水一邊”。
他在帖子里寫下如下一段話
rb紀州和竿是馳名世界的頂級手工藝品,然而中國作為產竹,用竹的最大國家,我們自己的制竿工藝卻已經消失殆盡了。
所幸的是,經過十年時間的收集,整理,摸索,五溪河上的匠人已經將我國制竿工藝復原了出來。
我們個人覺得,其選材,工藝,美感,性能,其實并不比日式和竿差。
閉關十年,終至大成。
今天,我們覺得,已經可以將我們自己的釣竿展示給大家了。
所以發出這段視頻,請大家欣賞品鑒,同時也請給我們提出改進意見,我們一定虛心接受大家的批評,畢竟藝無止境。
謝謝大家。
寫完之后,便將視頻附了上去。
然后附上了“入魂”的大致工藝流程,還有各節頭尾長度,竿體直徑,重量,重心位置等各種參數。,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