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三章庖豬飯
這一大鍋湯要吊半個月,中間不斷火,只在晚上將火改成炭火烀著,其間也會不斷往里邊添東西,水少了加水,骨頭少了加骨頭,涼拌雞白切肉之類的肉料也會在里邊煮,湯味會越來越好。
大舅笑道“現在的娃子們過得可好,都不稀罕這些個了”
李君閣又拿起排骨開始切,邊切邊問“這個為啥叫子排”
大舅說道“這是排骨最前頭那二三指寬一溜,骨頭全是白色的碎骨,可以連骨頭帶肉嚼,所以叫子排。”
排骨切好,大臀尖肉也放得快涼了,大舅說道“這個也切一塊下來,趁溫熱著切成片,待會兒做回鍋肉要用。”
李君閣從臀尖肉上切下一塊來,剩下的放在那里。
這塊肉用處還多,別小看它只是一墩無鹽無味的大方條,卻可以追溯到春秋以前,稱之為“胙”,是古代祭祀求福賜福專用的。
那個時候分封諸侯,就需要帝王用香茅包上那一方的泥土,連同一塊這個肉賜予他。這個儀式叫“胙土分茅”。
山上山下過年這幾天祭神祭祖,都要用到它。
講究還多,祭祀過的胙肉要拿回家馬上做菜吃掉,不能久放。
論語中提到過“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說的就是這件事。
李君閣拿出大片刀,開始將白肉切成肉片。
肉片剛切出來時平的,帶著溫度,等到涼下來后中間微微弓起,李君閣說道“咦還真的有點小碗的感覺呢。”
大舅說道“待會下鍋一過油,那才叫好看”
說著舀了一瓢豬油放鍋里,燒熱后丟火蔥節子,花椒,姜片爆香,再將煮熟的肥腸片,粉腸段,心舌片倒進去翻炒,然后加入酥肉,骨邊肉,子排段,加湯燒沸。
一下子這湯變得奶白奶白的了,香氣撲鼻。
將鹽味調到合適,大舅開始往里面加切成小片的血旺,血旺變得又軟又彈的時候,加入勾好芡的肺片肝片,水一大開立刻出鍋,灑上蔥花上桌。
然后就開始流水價的往外出菜,基本都是大火快炒,火蔥溜豬肝,火爆腰花,火爆肥腸,回鍋肉,糖醋排骨,涼拌豬頭肉,涼拌鳳尾折耳根,酸菜滑滑肉,冬筍炒腰柳,各色時蔬林林總總擺了一大桌子。
育爺爺將前天剛蒸的新酒搬出來,大家坐到堂屋里開吃。
八仙桌子九個人,還是阿音主動拖了個凳子跟李君閣在下首掛角,這才坐下。
育爺爺發話“來,先敬阿音兩個舅舅,早就想叫你們一起上來過回年,你們也總是客氣,今年當真是開心了今天不準走,明天糍粑打好才能下山”
這就是庖豬飯正式開吃了,大家開始說笑著觥籌交錯。
阿沖叔看著庖豬湯說道“老把寨您可真大方啊,這老時間里庖豬飯,也就是回鍋肉,炒豬肝,炒肥腸,加一個血旺小腸鳳尾湯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