夾川流行的大貳是一種長條形的紙牌,小一到小十各四張,大壹到大十也各四張,其中小二七十和大貳柒拾是紅字,其余是黑字。
“殺家搭子”這個名稱來自“殺家韃子”。
當年元朝的時候,十戶漢人供養一個韃子,被稱為家韃子。
然后有個做餅的,在餅里藏一個紙條,約好“八月十五殺家韃子”起義,這才有了后來的大明朝。
因此大貳在湖南一帶還叫“跑胡子”,意為“驅逐韃虜恢復中華”。
規則跟麻將類似,不過雖然四個人坐一起,但每盤只有三個人玩,留一個不玩,那人負責“數底”。
三人摸牌,一人數底牌,底牌留十九張,然后莊家拿牌二十一張,另兩家拿二十張。
然后輪流翻牌,規矩跟打麻將一樣有吃有碰。
然后各家開始想辦法湊胡子數,至少手里有十胡以上,才能胡牌。
像三四五,六七八這種列子是沒有胡數的,必須是二“碰”一,三“招”一,“成坎”,也就是三張一樣,“成攏”,也就是四張一樣,還有大小一二三,大小二七十這兩個特殊列子才能算胡。
除了這個還有名堂,比如胡牌時手里十個以上的紅色字牌,稱為“紅胡”,一個紅牌沒有,稱為“黑胡”。
還有些“比牌”,“過張”,“八塊”等規矩。
這玩意兒比麻將還靈活,很容易區分高手和低手,高手湊搭子那叫一個快,牌一上手根據翻張變來變去連吃帶比很快就能“下叫”,萌新視野不夠開闊思路不夠靈活,只能一根筋擼到底,死等那幾張。
然后胡牌不叫胡,叫“割”,然后計算“割”了幾“胡”。
這些都是跟“殺家韃子”這個傳說相關的。
夾川農村,一到過年和辦事頭,到處都是打大貳的。
簡直是蔚然成風,雖然是一種賭博活動,最后還是被蠻州人民高票選為第一項市級非遺
李君閣這個玩得不好,但關鍵是找對手,不一定要跑得過獅子,能跑得過幾個同伴就行因此直接把黑白棕三位叫過來,美其名曰教學相長,沒一會就把早上發給粽粑芋頭的紅包掏了回來。
老伯也笑呵呵地跟老爸,大堂哥,大表哥坐了一桌,大伯一邊摘菜一邊笑“大哥你都四十幾年沒摸張子了,這還理得伸展不喲”
老伯一邊摸牌一邊說道“規矩還是記得的,就是思維可能跟不上了。”
結果沒打幾盤,其余三位就面如土色,你這叫思維跟不上那我們該咋說壓根就沒有思維
換人換人,柿子要撿軟的捏,換你兒子來,大貳都沒有見過的人,總不能這么兇了三
結果換了一個搞計算機人工智能的上來,那才真是徹底哭瞎了,李君閣在一邊都替老爸冒冷汗。
等到大伯喊開飯了,老爸三人才如釋重負趕緊散攤子,嗖嗖嗖就不見了人影,就剩老哥一個人在那里,一邊點數進賬還一邊自言自語“嗯,這是一個有趣的概率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