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丫頭說道“喲那可很難拍吧”
司星準洋洋得意“那可不不過我們的方式不一樣,我們有麻頭做幫手,你等著瞧吧,最后出來那效果,絕對震撼”
秋丫頭大奇“怎么還跟麻頭扯上了”
司星準一說到專業的東西就來勁了,終于能在秋丫頭面前侃侃而談“我們給麻頭裝上了攝影機,讓它飛行拍攝”
“喲,麻頭這么厲害”
“你還不知道,前些時間來了一頭大雕,跟麻頭打了幾場架”
“哎呀誰贏了啊”
“當然是麻頭贏了,不過這幾場架給了我們很多啟發,我們差不多搞明白飛劍空戰應該是怎么回事了”
兩個小的一路言笑盈盈,就跟李君閣不在身邊一般,李君閣在旁邊翻白眼,今天期會不好,老子就是躲不開當燈泡的命
初十這天宜搬家,篾匠叔,石頭叔,劉三高,三家齊搬,李君閣又是東家拉了拉一家,忙得一塌糊涂了。
三塊招牌掛了起來,分別是“蠻溪竹坊”,“青珉玉坊”和“豐年斗碗”。
前兩個好理解,后一個取的“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的詩意。
老石頭跟石頭嬸可沒有良子那么講究,啥都往新家搬,一個精美雅致的新木樓,愣是給重新布置成了村頭尋常人家。
石頭嬸還報怨,豬圈沒了,豬沒法養了。
對對門篾匠叔家的院子,羨慕得不得了,但是到了自家這里,還是準備種上瓜果蔬菜。
對于石頭嬸這種思路,李君閣一時半會是改變不了的,只能等以后慢慢來了。
現在還是該忙婚禮。
從今天起王婆婆就開始拘著良子了,飯不能多吃,水不能多喝,吃的也清淡,這叫“餓嫁”,主要是怕新娘在婚禮那天活動較多,如果老是方便會影響婚禮的進度。
場面分兩頭,娘家一頭,婆家一頭。
娘家這邊相對簡單,主要是要備嫁妝,敲定送親對伍,準備娘家早席。
婆家那邊事情比較多,鋪床,掛賬,花霄,接親,正酒,洞房都在這邊,需要的人手有媒人公,媒人婆,接親娘,抬禮人,旗手,鑼手,傘手,轎夫,司儀,知客師,油廚班子
李君閣一看單子“王婆婆您這是要鬧多大怎么花轎都出來了”
王婆婆得瑟壞了“這是阿音交代的,說有外國友人來調查民俗,要我弄一套全須全尾的民俗婚禮出來,這轎子我還是花了好大功夫才在柴房里掏出來的呢,好些年沒用過,都壓柴房最底下了”
李君閣笑道“那你要檢查好喲,別到時候轎底通了,那就成元宵節劃花船了新娘子費鞋底子”
王婆婆哈哈大笑“怎么可能您就瞧好吧。”
李君閣又問道“我這該算婆家人還是娘家人啊”
王婆婆手扶腦門“這還真是傷腦筋呢,最搞笑的是村子里好多一家兩口子,媳婦要做娘家人,男人想做婆家人最后我也懶得管了,愛咋弄咋弄,反正最后還不是湊一處吃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