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住了,不殺生是戒律手段,培育慈憫一切眾生的大慈悲心才是根本。”
“古代僧團修行,實行托缽制度,托缽時,齋主供養什么就吃什么,并無分別心。現在泰國、錫蘭這些小乘佛教國家,依舊保持托缽制度。”
“大乘佛教國家,如中國、日本、韓國、越南等地區的出家人,已不再托缽了。然而古代物資匱乏,因此不能挑剔,所以三凈肉,在不得已的時候是可以吃的。”
“三凈肉指的是不見殺、不聞殺、不為我殺,這就是平常齋主們所供養的。有時還因為是在深山中修行,總有缺乏食物的時候,因此佛還又加上兩種一是鳥殘,即鳥獸吃剩下來的動物肉;一是自死,自己死的。合稱為五凈肉”
“記住第二個概念,食五凈肉的前提是不得已。”
“相傳梁武帝讀楞伽經,經云菩薩大慈大悲,不忍心食眾生肉,他讀了非常感動,自己發愿吃長素。他是佛門的大護法,又以帝王之尊推動素食,于是很快就影響了華夏整個僧團。這個運動推展得非常成功,不但出家的佛弟子接受,連在家信徒也接受了,形成中國佛教的這一特色。”
“記住了,這里又出現了一個關鍵詞,不忍。”
“接下來我們說葷素,葷所指的不是肉類,肉類有個單獨的字,叫做“腥”,梵網經講得更具體“若佛子不得食五辛。大蒜、蔥、慈蔥、蘭蔥、興渠是五辛”,葷就是這五種蔬菜。這是因為佛家戒絕一切肉體享受,帶濃烈氣息的菜蔬也是享受的一種,因此需要戒絕。俗話里的不沾葷腥其實是說的兩種戒律。”
“知道了這幾個概念,我們再來說佛法,佛法的根本是什么是保護清凈心、平等心、大慈悲心。”
“再說回雞蛋和牛奶的問題,雞蛋是雞辛辛苦苦生出來的,牛奶是牛身上產出來哺育小牛的,我不是因為懷疑它們有生命,吃了會犯殺生戒而不食,我是因為我自己不忍,而不食。”
“雖然雞生蛋后可能就忘了,牛奶擠出來干什么用牛自己也不知道,但是因為我,不忍,因此我依然不食。”
“同樣以理推之,雖然最初只規定佛子不得食五辛,那辣椒,胡椒之類的就沒問題了既然我們理解了戒五辛的目的是戒絕肉體享受,那么該不該吃后來這些東西,那就是顯而易見的了。”
李君閣合什道“明白了,先賢經典上的慎獨,李家敬對先祖,但思己事的家訓,跟師傅你說的這個道理有相通之處。”
果山師傅滿意地點頭道“哈哈哈,跟你說話真是相當容易剛剛那道理反過來說,如果一個佛教徒,為了能吃到雞蛋牛奶,而去研究沒受精的雞蛋是不是生命,喝牛奶算不算沾了腥,這本身就已經跟培育大慈悲心的目的南轅北轍了。”
說完又對奶奶良子她們擺手道“當然這些,只是我自己對自己的要求,我不會強行要求信眾戒葷腥,如果修為不到,強行持戒,反而會生出嗔怨心,這就不但不是進步,反而是大大的退步了。”
奶奶跟良子都合什稱善。
果山師傅接著對李君閣說道“大乘經上主張,一切事相上可以通權達變。如果沒有高度的權智,應用在待人接物上,如何能弘揚佛法利益一切眾生呢”
“因此,弘法利生必須觀機,認識時代與眾生的根性。這也是我為啥關注時政,關注你們李家溝發展的原因。”,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