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鬧了半天,媳婦們才不情不愿地脫下戲服,送走司星準,李君閣領著大家找了個大院子喝茶。
這里本來就是以后計劃中的茶館,東西都已經備了一屋子,李君閣招呼大家擺上桌椅,算是試營業了。
大家逛了一圈也累了,也想先歇歇,就圍坐在幾張桌子旁扯閑篇。
阿音和幾個熱心的釣友家屬去廚房幫李君閣洗茶碗,燒水。
蜀州老時間里茶館喝茶必須用蓋碗,因為三式一體,又稱“三才碗”,蓋為天,托為地,碗為人。
相傳蓋碗這個形制就是唐代四川節度使崔寧的女兒發明的,因此蜀州人用蓋碗喝茶,那是天經地義。至于用茶杯茶壺,那都是改革開放后的事情了。
蜀州人喝了這么多年的蓋碗,很自然的就形成了一套規矩。
僅僅是喝茶時蓋子的擺放,就有好些說道。
茶蓋朝下靠在茶托上,這就表示杯子快空了,就剩茶母子了,茶館小二看到便會立馬給你添水。
當你孤身一人去喝茶時,臨時又需要離開一段時間怎么辦這時就可以在茶蓋上擺一片茶葉或者一根火柴,當然現在也可以用打火機,老板一看就明白了,不但不會把你的茶收走,還會叫小二照顧好你的座位小吃。
老時間里出門在外,偶爾有個不應手的時候,怎么辦只需要進入茶館,要上一杯茶,茶蓋朝外斜靠茶托上就行。
這一招算是一種含蓄的求助暗號,茶館的小二看見后就有義務過來聊上幾句切口,盤清客人來自哪處干哪行。
夾川是老碼頭,各行有各行的行會,各地有各地的會館。
茶館老板自會去找來相應的行會或者會館的人,義務給兩頭牽線搭橋,幫外鄉人解決困難。
如果茶蓋立起放在茶碗旁,則是客人發現忘記帶錢了,為避免尷尬,暗示老板自己要賒賬。茶館老板一樣熱情招待,喝完你走就是,老板到時候會裝沒看到,翻出本本來給你記上一筆。
當然花花轎子人抬人,這種放置方式一般是熟客才會使用,如果是新客人,茶館老板跟小二就可能會過來揪你的衣領,老子都認不得你,你多大臉皮就敢賒賬可就沒這么好說話了。
當客人喝完茶水準備離開時,只需要茶蓋朝上放進茶碗,這就表示不喝了,老板自會過來跟你結賬,小二也可以過來收拾桌子。
李君閣將水燒開拿出來,好家伙,啥擺法的都有,需要摻水的七八個,需要幫忙的三四個,還有一兩個要走人的正忙著將蓋子翻過來,剩下的天地人隔著老遠,信號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