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李開玩笑道“老龍啊,你別是把死了的扔了,又偷摸抓幾個放進去填補吧你這后山里石蛙多的是啊”
育爺爺笑道“我說你們山下人咋就這么多彎彎繞那是我們能干的事兒”
丁教授說道“要真是這樣,你這里的養殖方法還真值得研究研究了。”
育爺爺說道“都是按你的說的來,不過腿跑得勤點,水食控制好點,檢查仔細點,記錄詳細點,分群稱精準點而已。”
老丁說道“這幾個點加起來,那就出成績了啊哈哈哈,扶過那么多貧,就數老龍你這里最舒心。因為地理資源等環境造成的貧,那還扶得起來,要是因為人德行造成的貧,唉,怎么扶都是白瞎啊”
育爺爺笑道“那種人,要在我寨子里,老子就栓褲腰帶上天天溜,溜到手腳都起繭子了,德性也就能看了,這叫勞動改造”
李君閣“噗”的一聲笑了出來“爺爺,這個是專有名詞,不好亂用的喲”
在育爺爺家里吃過一頓豐盛的午飯,李君閣和阿音就準備下山了。
正好要經過苗寨林場,于是大家又一起出發。
經過杉樹林子的時候,這里已經大變樣了。
杉樹林的林間空地上,已經插上了無數的小苗,看葉子就是扦插的金花茶。
小苗占了林間好大一片面積,小苗和小苗之間不少地方還挖著一些方坑,里面堆著枯樹葉,看樣子還時常澆水。
李君閣問道“這些坑是干啥用的”
李教授說道“這些都是未來種天麻的地方,現在在制造腐殖土坑,等到十月份將山下繁殖好的種麻運上來,種進這些坑里邊,就可以慢慢長成商品麻。”
李君閣嘆氣道“農業項目,見效很慢啊”
丁教授說道“這真不是一項急功近利的事業,要見效益,得到明年年底去了。”
李君閣說道“所以我最服氣的是大伯,要沒有他領著鄉親們種荔枝樹打下了底子,養成了傳統,見到過效益,僅僅由我來帶著鄉親們干這個,估計情況還得更難。”
說完笑道“任誰一兩年見不到收成,心里都該跟貓抓似的了。有了荔枝樹的底子我就好說話了,那玩意兒以前十年才掛果,現在見到我干些三四年才見效的項目,鄉親們心里指不定還夸我這算快的呢”
丁教授哈哈大笑“那你絕對想岔了,我估計鄉親們心里還是笑話你的多,不過無所謂,反正你早就是皮得十里八鄉都出名的。”
在這里和農大幾人分手,育爺爺單獨送兩人去溜索。
給兩人綁好架子,育爺爺將兩人推了出去。
看著兩小往山下溜去,育爺爺一邊招手一邊喊“阿音,下次多帶點衣服,翻身坪那里夜里涼”
就聽阿音遠遠地“啊呀”一聲,小腿不安地晃蕩了幾下,連溜索都帶動得搖晃了起來。
,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