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看著淬過刀的竹筒,對阿音說道“那些椰油還能吃不那里也有兩三斤呢”
阿音說道“不能吃也沒關系啊,不能吃的,就留給我做肥皂”
丟了幾根粗壯的竹竿放龍窯兩邊的竹葉溝上烘烤著,李君閣開始用小刀和楔子剖竹片取竹皮。
這回效率就高多了,而且得到的竹絲全是小指寬,非常的均勻。
李君閣滿意的點頭“這才是我李家溝的手藝嘛”
阿音笑道“這就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了對吧”
李君閣開始編籮筐,說道“這副籮筐編好,就跟篾匠叔編的差不多一個樣子了。”
花了兩小時,一副新籮筐重新編好了,完全的李家溝風格。
李君閣將籮筐拎到水缸處,一個里邊鋪上芭蕉葉子,將水缸表層的粗椰油全撈出來放進去,然后將水缸里邊殘留的椰蓉倒進另一個新籮筐里。
將在龍窯泥球后邊的泥梗上鋪上芭蕉葉子,李君閣將椰蓉拎到溪水里淘洗干凈,擠去水分后,在龍窯上鋪了一層。
阿音又熬好了一盆油,李君閣將油灌上,騰出鍋子來熬第二鍋,然后在地上挖了一個坑,將底部踩平踩實,將水桶埋了一大半到土里,然后在桶里面墊上石板,做成了一個碓窩。
鋸了兩米長的一段大腿粗的硬木頭,拿刀將中間劈細,做出一個木杵,然后劈下來的木塊和木杵一起烤上。
弄完這些,李君閣又去找來四根比較直的樹干,鋪在地上圍成一個方框,挖了淺溝將樹干擺進去,做成一個方畦。
將方畦內的雜草拔去,把地面踩實。
阿音看著李君閣忙活,問道“二皮,你這又是要干啥”
李君閣笑道“這個法子,來自天工開物,叫淋灰法,能夠從鹽土中將海鹽提取出來,也是明代浙江鹽戶的法子。”
做完這些,李君閣讓阿音停止往泥球上澆水,自己又去拿出騰出的籮筐刨剩下四十個椰子肉。
有了砍刀那叫一個快,沒一會就將椰子都剝了出來,砍成兩半。
阿音說道“二皮,今天的怪蟹吃完,明天又得找吃的了,要不然,就只剩皂角米可以吃了。”
李君閣笑道“那東西可不是拿來吃的,平時讓你將皂角種子和皂莢殼分開使用,就是為了種子這兩天派上用場。”
說完砸著嘴道“待會去看看陷阱,說不定生效了呢實在不行,海藻椰子頂過明天,回到家里就什么都有了。”
這時又是一鍋新油出來,李君閣繼續灌油,將兩個大竹筒都裝滿了,這就是十斤。
李君閣說道“剩下這四十來個椰子,明天差不多也能出這個數,哈哈哈,這幾十天里頭不愁沒有油吃了。”
吃過飯,李君閣將皂角種子剝出來,拿臉盆泡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