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慧麗趕緊將包打開,拿出了一盒墨囊,一瓶墨汁和一個小巧的取墨器。
李君閣將東西接過來塞到君玄老哥手里,說道“這是梁鄉長托人從省城帶來的,跟上次那鋼筆是配套的,以后給末末讀書寫字用。”
君玄老哥接過來笑道“實在是生受了,鄉下人家都不知道怎么用那玩意兒。”
李君閣笑道“這東西不復雜,一學就會,待會讓阿音教蘭香就行,君玄老哥,生意咋樣了我們今天就是來賞花的,你看還帶了二十來個老外大學生。”
君玄老哥呵呵笑道“走走走,去看看我那地方,再給老哥提點意見,你娃的點子,可都是金子打的”
說笑間,眾人就越過了油菜花田,上到了石板路上。
李君閣站在石板路往盤鰲鄉方向看去,遠處立著一面竹墻,將綠道工程擋在了視線外。
君玄老哥感慨道“上河李家做事情就是靠譜,說干就干皮娃,這路啥時候修好”
李君閣說道“這是騎行道,不走大車的,很快,花期過后就整治各家門前的一段,不過加上沿途景觀,怎么都還要兩個月。”
來到院子,只見景致已經有些不一樣了。
雞圈鴨棚已經撤走,兩廂外邊的梨樹下已經清理得干干凈凈,形成了兩個小茶園,下邊是一張張帶孔小圓桌,圓桌中間有孔,是留著插大傘用的,周圍是藤椅子,已經坐了不少游客在品茶了。
還有一幫大概是美術專業的學生,正在老師的帶領下用水彩寫生。
本該是豬圈和柴房的兩廂,現在已經將墻體拆掉,變成兩個青瓦棚子,一邊是水房,另一邊連接廚房的是簡易餐廳。
六棵大梨樹正值盛花期,恣肆地釋放著自己的生命力。
李君閣看了看遮滿頭的梨花,突然想起來一個問題“君玄老哥,這梨樹和山櫻接的果子味道怎么樣”
君玄老哥說道“老山櫻酸得要命,梨子也粗,味道實在不怎么樣,就是家里老輩兒留下的一個念想而已,真要吃還得上鄉里買去。聽我叔說你是一個吃貨,可還真是名不虛傳,今天中午就在家吃飯”
李君閣跑進廚房里邊,檢查了一下幾口大煤砂鍋里邊燉著的雞湯,又看了下旁邊的甑子里邊蒸著的瀝米飯,跑出來拍著巴掌笑道“中午不用操持,就那雞湯冒飯就行君玄老哥,家里女主人都是好手藝啊”
君玄老哥說道“那可怎么好意思”
李君閣搖著手說道“可千萬別不好意思我都好久沒吃過雞湯冒飯了,剛剛一進廚房這饞蟲就給勾了起來”
一眾人又去后山看了盛開的山櫻,現在這老山櫻已經成了這里的招牌,樹干周圍圍起了一圈矮籬笆,上山坡的路鋪上了平整的石板,小徑邊上還立了木牌,介紹了山櫻樹的來歷,同時提醒游客這棵樹對盤鰲鄉和李家溝李姓人家的重要性,欣賞就好,千萬莫要攀折。
觀賞了一圈回來,李君閣身邊的人一下子就少了一多半,尤其是女生們,圍著山櫻樹轉圈找景拍照,根本叫不下山。
李君閣只好對君玄老哥搖著頭笑道“算了,由得他們,我們下去喝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