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及此,腳下不由自主地加快了。
這樣暗無天日的巖洞,逐漸變得狹窄低矮的洞口,對幽閉恐懼癥患者來說,絕對是地獄。
走了近半個小時,每走上百米,李君閣就會拿出帶熒光的乙烯涂料往石壁上噴一個記號,好告訴后邊來人自己的方向,至于環保什么的,現在可顧不得了。
擠過兩根攔路的巨大鐘乳后,李君閣重新進入了一片開闊地帶。
這是一個巨大的空間,如同一坐大教堂的內部,穹頂離地面最高處有四五層樓那么高。
李君閣現在所處的洞口,差不多是在三樓位置,腳下是一個斜坡,洞口滲出的溪水緩緩向下流去,在腳下營造出一片片梯田一樣的景觀。
斜坡底下不少鐘乳已經上下結合到了一起,成為一根根石柱。
多數則是奇形怪狀的造型的石林,如同一頭頭沉睡多年的怪獸,被腳步攪擾后蘇醒過來,不耐煩地半直起身子,隨時準備擇人而噬。
空間占地方圓有兩三畝地,這里李君閣沒有全部探索完,不過知道絕對是一處極佳的旅游資源。
如果等到這里的穹頂被侵蝕完畢,就會是一個不小的天坑。
不過因為是集團的最佳水源,李君閣從來沒想過要將這處奇景對外開放,今天卻被兩個熊孩子找了出來還鉆了進來。
搖搖頭,李君閣開始沿著洞壁下坡,這處地方有好幾處出口,李君閣只希望熊孩子們有起碼的經驗,每逢岔洞,會永遠選最右邊一個,或者最左邊一個。
階梯狀的鐘乳田讓下坡非常方便,李君閣沿著洞壁一步步摸下來,很快到達右邊第一個洞口邊上。
任何動物都是大概率的右撇子,在這種地方,一般都是習慣性選擇向右走。
洞壁的穹頂在空間盡頭處收得低矮,果不其然,李君閣在自己遇到的第一個出口位置,發現了一處粉筆記號。
李君閣不由得松了一口氣,看來倆娃子和他上次探路時差不多的走法。
在洞口粉筆記號的上方,李君閣也噴上了自己的記號,然后往洞口摸去。
不遠處,就是自己上次探查的終點,陰河。
一路下行,很快前方傳來嘩嘩的水流聲,李君閣知道陰河就快到了。
很快李君閣來到了一處出口,腳邊是一條寬達七八米的河流。
李君閣舉著強光手電向上下游照了照,上游是懸崖夾逼的湍急河水,下游是低矮的洞體,水面離洞頂只有一只手臂那么高。
水流在李君閣腳下這一帶尚算相對平緩,估計這一帶水流也經常左右擺動,將這里的空間沖刷成一個兩把掃帚底部相對,橫擱在地上的的形狀。
李君閣感覺自己現在就在一個巨大的扁扁的豬肚里邊。
從理論上來講,卡斯特地貌中的每一個溶洞,都是水流沖刷出來的。
只不過水流在山體中也在不停的改道,因而留下了一個個無水的洞穴。
蛤蟆洞到這里的這一段路,以前應該也是一條陰河的通道,只不過后來溪水找到了另外的出口,從蛤蟆洞那里流了出去,才將這段洞穴給空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