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shiry他們過來,李君閣就開始端長輩架子了“好了好了每次都哭哭啼啼的干啥哥大試驗田那稻子可別指望我們給你割,自己挖的坑自己來填”
“你們沒吃完的稻花魚,等稻苗壯了都給你們放回那田里去,到時候泥鰍鱔魚也肥了,荔枝桂圓也熟了,再來李家溝玩個盡興。”
“先說好啊,下次再來可就沒人幫手,你們自己以老帶新,一切生活自理,生活必須品自己用收成來換,到時候我跟阿音只管上門蹭飯”
說得一群學生摩拳擦掌,沒問題,我們不信連李家溝六歲娃娃都比不過不過我們也先說好,大呆它們借一半,都是找蘑菇的好手啊
白嬸笑吟吟地看著臨別的悲傷氣氛漸漸轉為歡樂,對李君閣悄悄說道“皮娃,你這以老帶新又是什么道理”
老伯說道“這就是我們中華農耕文明的傳統啊,娃娃學會技能不算完,還要支撐門戶開枝散葉。一代代傳下去,擴散開,上河李家下河李家不就是這么來的”
李君閣笑著點頭“老貓炕上睡,一輩傳一輩,說的就是這個了。”
白嬸恍然大悟“哦,這個我還真沒有想到太應該有了,你們五千年文明,可不就是這樣傳下來的”
不管愿意不愿意,五溪二號還是緩緩啟動,帶著滿船的珍重和不舍,劃出粼粼的波光,向著紅水河口駛去。
人太多,送誰不送誰都不太好,李君閣和阿音這次只好駐足于碼頭上,目送他們遠去。
回到家中,剛剛打開游艇的駕駛說明看了一會,就感覺魚塘口又來人了。
一抬頭,來的正是小藥師和石鶴老頭。
石鶴老頭見李君閣在看書,討好地笑道“皮娃,讀書呢”
李君閣站起身來,從床下拉出箱子,將插子掛在腰上,一手拎起一根梭棍說道“走吧。”
石鶴老頭說道“啊去哪”
李君閣沒好氣地說道“裝走,去看那片宅基。”
石鶴老頭嘿嘿笑道“就說你是個懂人的”
李君閣往背包里邊胡亂塞了些干糧,又帶上水壺鍋子,領著兩人朝著梯田走去。
梯田里的稻苗已經很壯了,再過幾天蓄上水,就該放新一年的稻花魚苗了。
從半山的跑山小徑切過去,穿過一大片的蕨類腐殖土帶和原生林,三人來到了一片開闊地帶。
李君閣說道“就是這里了,你看看怎么樣。”
小藥師又將羅盤摸了出來。
石鶴老頭看了小藥師一眼,也懶得管他,說道“你說的荔枝樹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