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五章劇本故事
池田老頭和老太太又在李家溝呆了一周,這才戀戀不舍地出發回日本。
臨走的時候別的都沒要,蘑菇干,筍干,那是論麻袋
按照池田老頭的說法,怕制竿協會那幫老家伙認為自己在吹牛,到時候這些禮品一分發,就是證據
李君閣開著忘年號送他們去夾川,然后又開車送他們去蜀都。
當然這也不是僅僅為了他們,小準的新戲準備提上日程了。
這次是電影,真正的電影,大型古裝片干將
拍攝地當然還是李家溝,用小準的話說,不把李家溝的拍攝資源敲骨吸髓弄個干凈,就對不起自己被李君閣刮走的那六個億。
李君閣當然說好,來李家溝,管吃管喝管住,只要到時候照以前一樣折股就行。
小準就擺譜,大爺我現在還差錢一邊玩兒去這次就是帶著演員來考察下今后的拍攝環境,讓他們揣摩下和環境怎樣契合,順便和你和四爺爺這倆編劇聊聊天,深入理解一下角色。跟你說全是大腕兒,到時候嚇不死你
干將是鑄劍工藝大師,和李家溝非遺傳承人那份心態,那種思考事情的方式非常的貼合的,因此讓演員們來考察下工藝大師們創作作品時的神態舉止,對演好電影大有裨益。
這劇本是小準受五溪河上的制竿師啟發,而想要拍攝的題材,當時兩窮鬼在五溪河邊釣魚吹牛,說以后等老子有錢了要怎樣怎樣的時候就討論過,好幾次爭得幾乎都要打起來。
按小準的說法,要尊重史實,就按照書上說的來擴充劇本。
然后李君閣就笑了,哪本書這特么本來就是民間傳說,不同的書籍有不同的記載,誰當歷史看誰傻蛋。
夫妻倆是吳國人,這個算是比較統一,然后不同的書里故事情節就分了好多版本。
搜神記算是最完備,說是為楚王造劍,最后刺殺的楚王;
烈士傳里邊說他們是為晉君造劍,最后刺殺的是晉君;
孝子傳里邊也說刺殺的是晉君,但是關于干將的兒子的描述,到底叫眉間尺,眉間赤,赤鼻還是赤比,它自己都在短短幾百字的記錄中一會東一會西;
吳越春秋中,說兩口子給吳王闔閭鑄劍,鑄劍不成莫邪跳爐子,然后成了兩柄,干將匿其雄而獻其雌。
那就怪了,莫邪都跳爐子了,那后來告訴赤比事件真相的媽又是哪里冒出來的
然后同時期的歷史中壓根沒有楚王晉君被刺殺的記錄,反而是在吳國有一個專諸刺王僚,用的那卻是魚腸劍。
然后小準就感覺智商不夠用了,又想簡單了,二皮那你說該怎么弄
李君閣說這反而還好了,我們只要將故事情節編排得合理就成,每個分支都說清楚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形成說服力,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觀眾就看得進去,算了你就不是會講故事的人,這事情交給我來。
然后李君閣精心編排了故事情節,最后將故事背景定在了吳國。
首先將季札掛劍的典故必須用上,安排他和干將的師傅歐冶子來一段對話作為故事開篇。
若耶溪畔,季禮來取歐冶子為他鑄造的寶劍準備出使,正和歐冶子論劍談笑,臺下一位少女和少年正在忙著煉銅,正是少年時的干將和莫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