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動物研究所,古生物研究所,環境生態研究所,山水基金,國家相關部委,在此舉行記者招待會。
全國各家電視媒體,網絡媒體,各外媒駐中國記者站,各路人馬齊聚一堂。
發布會司儀在話筒前說道“各位媒體朋友,今天中科院幾個研究所負責人,和山水基金常務理事長,國家各部委,在此發布我國最新的重大發現。”
瞿院士用激光筆調出一張圖片,現場頓時響起一片驚呼。
瞿院士說道“這是幾個月前,中科院動物研究所在蜀山考察時,發現的一種大型貓科動物,經過我們和古生物研究所共同研究,該物種為公認于明代萬歷時期已經滅絕的霸王猇”
“大家可以看到,圖片中的霸王猇,為一雌一雄共同生活,經估算雌猇體長二點五五米,體重一百三十千克,雄猇體長二點八五米,體重一百九十五千克,屬于大型貓科動物中體型較小的一種。”
“大家在看這張特寫放大圖片,該種腭部發達粗壯,咬肌厚實,磨齒較大。前掌寬大,身體粗壯且修長。”
“其皮毛背部為黑色,身體為暗紫紅與黑相間的底版色,腹部顏色較淺,為紫紅色。身體花紋呈柳葉狀黑白灰三色條紋從頭頂至尾臀部順向分布。”
“相對其他貓科動物,其額頭寬大,吻部短,臉部有麻點。這是霸王猇獨立與其它貓科動物的顯著特征。”
“截止目前,我們已經獲取了其毛發,糞便,足印,抓痕等實證。從其毛囊dna分析,是一個獨立的物種。目前我們將之歸類為哺乳綱,真獸亞綱,食肉目,貓科大型貓科動物屬,霸王猇種。”
“大家再看這幾張圖片,對其生活習性的初步研究表明,該物種善與爬樹,隱匿,和短距離伏擊。雌雄結合后終身相伴,協作捕獵,共同哺育幼子。能襲擊落單的野豬,林麝,甚至是獼猴和豺,狐貍等動物。”
“請再看這幾張圖,這些資料,是我們搜集的相關民間傳說,歷史文獻,確定其在歷史上的活動范圍和消失時間。”
“除了上述那些證據,最為重要的是,圖片上這對霸王猇,我們已經給它們安裝上了gs定位跟蹤器今后可以持續的研究這個物種的習性”
臺下的記者們頓時炸了。
瞿院士伸手制止了記者們的騷動,繼續說道“從當前分析來看,霸王猇為中國特有種,目前存世數量,最樂觀估計不到百頭,僅分布在蜀州盆地南部河谷丘陵和云貴高原結合部。”
“那里植被繁茂,氣候條件,地理條件非常復雜,人跡罕至。外界僅有兩條通道相通,且交通異常不便。這為這個物種留存下來了有力的保護。”
“但是我要重點說明的是,當地生活的村民,懸天寨和李家溝的鄉親,一苗一漢,世世代代共同守護著那片山水。他們有著良好的生產習慣,生活習慣,狩獵和采集習慣。他們從不向大山過多索取,而且自發形成了一套與當地相適應的自然環境保護法則,并將之傳習了下來。”
“正因為有了這些可愛可敬的鄉親們,霸王猇這個物種,才得以在蜀山留存下來。”
瞿院士說完之后,臺上所有人都站了起來“在這里,我們向懸天寨和李家溝的鄉親們致敬,感謝你們為守衛生態環境,保護地球物種多樣性,做出的巨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