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后是學習文化的時間,當黃漢教戰士們吟唱戚繼光所作的軍歌之時,居然有人熱淚盈眶。
想必是黃漢對待戰士們的態度感染了他們,基層兵丁其實活得簡單,他們得到了尊重在面臨敵人之時會更加奮不顧身。
騎兵隊因傷亡減員七人,在王家屯補充了十人后,人數還多出三個。
由于全殲頑敵得到了大量繳獲,黃漢擁有的馬匹數量已經翻了倍。
雖然補充的新人不足以騎戰,但是給他們裝備了皮甲、棉甲和冷兵器,以他們的體力和武藝在肉搏之時還是能夠發揮作用。
反正接下來還會以戰練兵,當這些有武力值的漢子在戰場上獲得面對面殺死敵人的經歷,成長的速度應該是驚人的。
經歷血戰的明軍認可了黃漢,并肩戰斗的男子漢最容易相互掏心掏肺,傷亡減員后剩下的二十三位明軍已經跟家丁們融為一體。
黃漢認為無需厚此薄彼,詢問明軍兄弟們是否愿意成為家丁,今后榮辱與共一起搏前程。
幾次戰斗中黃漢的表現大家有目共睹,這些天的講課又讓明軍們懂了許多道理,跟著這樣文武全才的家主當然有奔頭。
正常情況下,要成為武官的家丁不太容易,武官選家丁不僅僅挑選戰斗技能出眾之人,還大多數選擇鄉黨,有的干脆就是武官從老家帶出來的族人。
黃漢大大方方留下所有明軍騎兵做家丁,每人每月至少會多出五錢銀子的餉銀,他們哪里會有不樂意的可能性,都高高興興成為了黃漢的家丁戰士。
鄭國昌被黃漢誆到山上避難所過年,整個九里臺的鄉親們都知道來的這位大人比知縣大老爺的官兒不知大了多少倍,他們對鄭家人都很尊敬。
跟鄭國昌同來的一對兒女是嫡出,哥哥鄭孝文二十二歲是嫡次子,妻妾都留在老家不在身邊。
他是準備去京師國子監讀書時遭逢后金軍劫掠京畿延誤了行程,留在永平府陪父母過年。
鄭秀娥過了年十六歲,是鄭國昌的唯一嫡女一直跟在父母身邊。
兄妹二人久居深宅大院,來到避難所覺得什么都有趣,他們在山上走走看看跟村民們拉拉話,很快就知道了九里臺村的男女老幼為何要在山上過年。
鄭國昌聽兒女說了聽到的一切若有所思,建奴在京畿之地肆掠如入無人之境,他們要來攻打永平府也未可知。
黃家那小子難道是預判永平府守不住故而有意激自己來九里臺暫避一時?
本來接近暴怒邊緣的鄭國昌再次強壓怒火,他決定耐著性子等到正月初四再說。
時光荏苒,眨眼間鄭國昌已經在山上住滿了跟黃漢約定的五天,還沒有等他開始發飆,黃沂州就派黃勇來請鄭大人去看點東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