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國昌笑道:“老夫想和黃大人攀個親戚,想讓孝文給你當義子跟黃漢結為兄弟,你看如何?”
黃沂州徹底暈了,文官士大夫誰會跟一個粗鄙武夫結交,況且自己的地位跟鄭國昌相比差距何止十萬八千里?
他喃喃道:“這如何使得,我黃家高攀不起啊!”
“使得、使得,你黃家一飛沖天也未可知,黃大人既然不反對就怎么定了。孝文快來給義父磕頭,哈哈哈……”
鄭國昌萬歷三十五年金榜題名,宦海沉浮足二十年,如今高居廟堂,眼界是有的,他此舉不僅僅是為了報答救命之恩,也有讓兒子和黃漢多多親近的意圖。
這個時代父親的話就是最高指示,鄭孝文見父親要求他磕頭認干爹連一絲猶豫都沒有,立刻跪下磕頭。
黃沂州被鄭國昌前倨后恭搞得頭大如斗,地位懸殊人家要攀親戚黃家又不損失什么,由得他吧!
最后鄭國昌親親熱熱拉著黃沂州嘮嗑,兩人好好喝了一頓大酒。
回到避難所,滿腦子疑竇的鄭孝文才把今天的經歷原原本本跟妹妹講了。
小蘿莉鄭秀娥聽得俏臉煞白,她問鄭孝文道:“哥哥,如果城破之時爹爹、母親和你我都在永平府的家中結果是什么?”
“這還用問嗎,自然是兇多吉少。”鄭孝文答道,隨即他就明白了妹妹的意思,驚訝道:“啊!原來是黃漢那個愣頭青誤打誤撞救了我們一大家子啊?”
“誤打誤撞?哥哥居然是這么認為?”
“妹妹你是說這其實是黃漢的謀劃?”
“這可說不好,只是我們一家子來這里過年的起因就有些可笑,現在細細想又覺得那個黃漢也找不到更好的理由讓父親來此。”
“照此說來那黃漢深不可測啊!”
“這我就不知道了,反正哥哥你要好好跟人家結交。”
“那是自然,人家對我們有救命之恩呢,哥哥我當然會知恩圖報。對了,你以后恐怕要改口,父親讓我跟黃漢拜把子結為兄弟,你以后恐怕要叫黃漢一聲哥哥。”
鄭秀娥想起那日偷偷掀開車簾的驚鴻一瞥,驀然漲紅了俏臉,那個威猛的騎士形象在腦海里揮之不去,至今還常思量難相忘。
哪個少女不懷春,鄭秀娥多么希望自己那沒有見過面的郎君也能如此有男子氣,她小小心里把黃漢的造型代入了她即將成親的良人。
這個時代的大家閨秀基本上都是在十二三歲,甚至更早就會把親事定下,十之八九都是門當戶對,鄭家也不例外。
跟鄭家攀親的是灤州知州楊濂家,如果不出意外鄭秀娥會在今年秋天嫁給楊家嫡長子楊彥召,楊大公子是個秀才相公,據說頗有才氣,已經十八歲,想著參加今年秋闈得個舉人功名雙喜臨門。
鄭國昌很看中黃漢,如果自己的愛女沒有早在四年前就定下婚事,為了報答救下一家子性命的大恩情,黃漢大有可能抱得美人歸。
這個時代講究門當戶對,如果沒有黃家救命之恩的前提,一個士大夫而且是正三品文官,不可能下嫁嫡女給一位赳赳武夫,哪怕是從五品千戶也不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