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鵬飛穿上了鄭國昌留下的山文甲,本來他是跟憨子謙讓來著,后來發現憨子太過魁梧,這件山文甲貌似穿不上身,因此小宋當仁不讓。
黃漢的隊伍約等于是雙乘的鐵甲家丁,本來騎術不好的家丁經過幾百里地的長途奔馳騎術提高得很快。
這個原因就跟學開車一個道理,只要壯著膽子開上幾天長途,跑個三五千公里,菜鳥立馬脫胎換骨變成老司機。
家丁里那些會騎馬的人之所以騎術不好,是因為以前難得有機會騎到戰馬。
這一次騎上兩匹馬跑了幾百里,累計騎在馬上的時間有可能已經超過他們之前騎馬時間的總和,騎術不提高才是咄咄怪事。
離開京城跑了小半天,黃漢的人馬走了七八十里見天色已晚選擇一個被焚毀了一小半的村莊過夜。
黃漢還是老樣子,圍著篝火給袍澤講歷史、講民族英雄,最后教大家三五個生字才換崗、查夜準備就寢。
第二天依舊是起大早趕路,跑了一百余里之時有一隊建奴哨馬很不幸遭遇到了這一支鐵甲家丁隊。
這是一隊專門探報劉之綸部位置的哨馬,人數應該是十一,現在只有八人,因為有三人已經回去報告探查的軍情。
來京師之時為了不節外生枝,黃漢一直忙著趕路,根本不理會建奴的哨探。
那是因為投鼠忌器,隊伍里有一個毫無戰斗力的文官老爺,如果混戰時刀槍無眼導致鄭國昌被建奴擊斃,豈不是讓這些天的苦心安排打了水漂?
回家的路上一身輕松,黃漢帶著五十六個手癢難耐的手下當然不會放過任可以襲擊的目標,
有了山文甲在身的宋鵬飛更是利用他騎術好的特長,帶著已經成為他好朋友的楊大年總旗在大隊伍前三里仔細探查,三個建奴哨馬就是率先被宋鵬飛看見了。
宋鵬飛不莽撞,他知道后金軍哨馬應該不至于就是三人,他沒有打草驚蛇,立刻讓楊大年回去報告情況,自己帶著四騎繼續盯梢。
楊大年是傷愈歸隊的老兵,有斬首功,回來當天就被委任為小旗官,黃漢的人馬不足,沒法讓他的小旗滿員,先給了四位騎術很好的家丁歸他指揮。
楊大年喜滋滋來報告前面有建奴小隊伍可打,得知消息后所有的戰士都興奮莫名。
已知附近沒有后金軍大部隊,也沒有被建奴占領的城池,完全可以放開手腳追逐那些敵軍哨騎。
只不過在一般情況下,哨騎都是賊精的存在,為了不讓建奴逃之夭夭,黃漢決定利用人數優勢進行圍追堵截,以運動戰圍殲敵騎。
黃漢把人馬分成三個梯隊,憨子帶著十五人從右側繞道插上,自己帶上十五人從左側穿過一片小樹林插到敵人身后,楊大年帶領其余人做好戰斗準備正面沖擊建奴。
當楊大年和宋鵬飛帶領二十三人正面撞上建奴之時,發現敵眾我寡的三個敵軍哨馬立刻撤退,后面還有兩撥一共五個建奴也慌忙逃遁。
明軍追建奴跑,這期間當然都是用羽箭招呼,由于楊大年等等裝備優于建奴、人馬數量幾倍于敵軍,大大彌補了戰斗技能上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