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人又不傻,發現后金軍只有幾百,城外有明軍過萬,城里有漢人幾萬,他們不臨戰起義抄家伙襲擊旗丁力爭逃出虎口才是咄咄怪事。
劉之綸帶著大軍追建奴敗兵到達城下,倉促間什么攻城器械都沒帶,發現后金軍匆匆忙忙關上了城門,知道城門洞沒有被堵死,命令兵丁們不計傷亡沖鋒,爭取把城門撞開。
黃漢帶著騎兵在城門附近射箭給攻城的人馬提供掩護,發現城頭的建奴有二三百之多,很明顯是因為明軍突然開始攻城,而且是攻擊一點,后金軍來不及做出反應,也集中在這里反擊。
眼看著明軍越涌越多,騎兵在這里已經有些施展不開,黃漢帶著麾下往西門而去,他派遣一人向劉之綸通報,自己帶著人馬去攻打應該是沒多少后金軍防守的西門。
劉之綸很忙,他要親自指揮大軍支起木頭大炮轟擊遵化城。
但是他虛心接受了黃漢的提議,不能用實心彈,只能填鉛子發射散彈。
因為這樣開炮,氣密性不咋地,會導致炸膛的危險最起碼在打過幾炮后才會發生。
要不然如同歷史書上記載,一開炮就炸了膛,沒有打到后金軍把自己人嚇個半死的故事又會出現。
誰知明軍奪城心切,匆忙間找不到撞擊城門的巨木,幾門大炮被明軍抬走了,此時處于亢奮狀態的明軍已經有一百幾十人喊著號子用粗大的木頭大炮在把城門撞得“嘎吱、嘎吱”亂響。
劉之綸接到報告得知黃漢帶著騎兵去攻打西門,擺擺手表示知道了,就繼續試圖指揮亂糟糟的攻城隊伍。
他認為最起碼要把弓箭手和銃手都集中起來射擊城頭的后金軍為攻城部隊提供掩護。
如此混戰出現了太多不必要的傷亡,有些明軍明明有盾牌也不知道高舉著拼接起來共同防御,各自為戰的效果太不理想。
還好遵化城頭的守軍真的不多也是亂糟糟不成樣子,否則如此亂哄哄的攻城很快就會出現巨大傷亡,接下來就會影響明軍斗志。
總而言之沒有絕對的壞事,連木頭炮都有特長,這東西相對鑄鐵炮輕便了十倍,安裝方便,劉之綸也不怕這種不值錢的炮被摧毀,讓炮手抵近了打,防止散彈的射程夠不著城頭,
炮手也知道輕重,在離城墻五十步左右架起一門炮率先轟了一家伙,運氣不錯沒有炸膛,噴射出的一百五十余枚半兩左右的鉛彈有一半打在城墻上,有一半撒在城墻垛口五步范圍。
效果太好了,絕對是當著披靡,七八個后金軍幾乎被打爛了,這一炮把明軍威風打出來了,把建奴守城的信心打沒了。
遵化城里也有守城火炮,可惜八旗子弟都是野蠻人,沒人會玩這東西。
現在發現如此高大上的東西明軍輕輕松松運來,擺弄了不到一刻鐘就打響了,造成守城八旗子弟死傷一片,后金軍慫了,有人開始逃跑。
就在這時黃漢運動到了西門,這里果然沒多少后金軍,黃漢命令所有的弓箭手以騎射壓制城頭敵軍。
在敵樓的二三十建奴被二三百羽箭襲擊根本沒有露頭的機會。
黃漢命令王展鵬、王志誠帶上二十人用皮盾掩護身體以最快速度接近西城門洞,他們的任務是把特意帶來的火藥包堆七個在城門中間并且綁結實后火速撤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