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漢這一開口,黃維正和韓志寬都覺得不好意思了。
二百余匹戰馬,價值一萬余兩白銀的繳獲,人家說不要就不要,也太慷慨了。
黃維正已經感覺到黃家父子非池中之物,他當然不肯把功勞全占了。推辭道:“這如何使得,本家老弟最少要算三五十級、分三成繳獲才行。”
這一次如果不是黃維正和韓志寬帶兵出城列陣,估計也砍不到那些逃跑技能卓越的韃子。黃漢手頭上有不少后金軍首級,此時是真心不分潤這些戰功。
他見人家不好意思靈機一動,想著各需所需皆大歡喜。
黃漢道:“黃大人不必客氣,卑職也有件事情煩請大人成全。”
“哦!但講無妨,本官一定會鼎力相助。”
“卑職雖然屢戰屢捷,可是傷亡還是在所難免,如今減員嚴重,卑職想大人成全,能否在軍中挑選五十騎兵收做家丁?大人放心,卑職不要軍官更加不會去挖其他將軍的家丁,卑職就在普通騎兵中挑選。”
這段時間收留的原明軍騎兵真的不少,經過和這些人并肩作戰,黃漢認為不是漢人騎兵技不如人,明軍騎兵也不全都是孬種、怕死鬼。
而是因為他們得不到尊重,拿不到足額糧餉,經常被上官欺騙,戰死了說不定連收尸埋葬都成問題,將心比心,如此非人待遇誰會傻兮兮賣命?
指望赳赳武夫為國家戰斗,指望他們愛國,首先這個國家的當權者就要捫心自問,你們愛那些當兵的人嗎?
黃漢可以昂首回答這個問題,他愛每一位為國而戰的軍人,愿意為了國家和民族而戰斗,愿意和袍澤們榮辱與共出生入死。
由于黃漢本著厚待戰士的原則做事,因此加入“紅旗軍”的原明軍騎兵一個個如同找到了組織。
成為黃漢家丁戰士的明軍在足額按時拿到糧餉的前提下,還經常能夠得到軍功賞,軍官們不僅僅關心屬下還不搞特殊化跟袍澤同甘共苦。
沒有無緣無故的愛,此話不假,明軍騎兵愛上了這個集體跟黃漢、憨子等等猛人建立了袍澤之情。
現如今這些得到尊重的明軍騎兵精神面貌煥然一新,每次參戰都利用弓馬嫻熟的技能優勢沖在前排,得到斬首功勞的比比皆是。
黃漢已經體會到什么樣的人有什么樣的命,什么樣的政府養什么樣的兵,他看淡了生死,不在意金銀財寶,他愿意用全部財力、物力、精力打造一支能夠扭轉乾坤改變漢民族宿命的“紅旗軍”。
他相信只要自己挑選出的明軍騎兵混編加入“紅旗軍”半個月,這些出身寒門的大頭兵很快就會融入這個集體。
大頭兵絕大多數出身寒門此言非虛,在大明皇朝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已經深入人心,好鐵不打釘好男不當兵也已經根深蒂固。
愿意當兵混軍餉的當然都是窮苦出身,只要他們的領頭人高瞻遠矚,讓這些出身貧苦的漢子能夠看到希望,一支人如龍馬如虎的鐵軍指日可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