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衣衛果然牛掰,豐潤駐守參將和縣太爺看到了錦衣衛的玉腰牌立刻打開城門請李若璉幾個進城。
他們聽說還有幾百人馬和傳旨天使在后面,馬上煮飯、燒肉騰地方準備安排住宿。
豐潤縣城也是小強級別,歷史上后金軍先后打了兩次都沒能夠得手。
黃漢帶著四五百“紅旗軍”在這里住宿當然心里踏實,本來這里就固若金湯,多了自己的幾百騎兵協防更加沒有被后金軍短時間攻破的任何可能性。
有錦衣衛和內侍在隊伍里有一個巨大的好處,可以騙吃騙喝。
駐守參將和縣太爺等等文武不僅僅好吃好喝招待大家,他們還悄悄的找方以化和李若璉嘀嘀咕咕。
估計應該是給他們塞些黃白之物,這年頭送來往的官員銀子不叫做行賄,美其名曰送宜程,該給多少那是按照品級來,大明文武真的比較牛掰,已經做到了貪污腐敗公開、透明、有標準。
黃漢一個中級武官跟著吃吃喝喝就不錯了,不會有人給他塞銀子,但是有時也會發生意外,吃飽喝足準備睡大覺的黃漢居然也有人來拜訪,居然還是縣太爺親自陪著那人登門。
退休遼東經略高第門生故吏遍天下,豐潤縣太爺郭必昌就是其中之一。
老高第拖家帶口逃離灤州躲過建奴的屠刀,但是朝廷的問罪恐怕躲不過了。
其實后金軍氣勢洶洶殺奔灤州其中有很大原因就是準備逮拿前遼東經略高第,這跟八年后滿清特意去奔襲地理位置不重要,經濟水平很差的高陽縣如出一轍。
老家在高陽的同樣是退休遼東經略,但是孫承宗比高第硬氣多了,他親自帶領孫家子侄拿起武器堅守高陽縣城,可惜力量懸殊,最后變成了滿門忠烈。
老高第舍不得滿堂兒孫,選擇不要名節溜之大吉其實也不應該被過多指責,他一個退休老頭,有面子、有老資格、有關系網、有搞錢門路就是沒有敢戰之兵。
他硬著頭皮留在灤州如果不變節投降也是個送死的命運,跑了又不影響灤州城防,說到底還是灤州的在職文官武將都是窩囊廢,才會導致如此大城被建奴一鼓而下。
驚魂未定的高第保住了一家老小的性命,接下來需要考慮如何面對朝廷御史、給事中的彈劾,他的罪名已經是禿子頭上的虱子明擺著。
正在苦思冥想如何脫罪的高第接到了京師里門生故吏的來信,高第得知了一個最新消息怦然心動。
駐永平府最高官鄭國昌在城破之時莫名其妙趕巧不在城里,本來他這個永平府城里的現任品級最高的封疆大吏一定會被朝廷問罪,但是他帶回京師幾十斬獲還講述了一段佳話,皇帝沒有降罪還好言安慰。
由此可見事到如今什么都是浮云,唯有斬獲可以說明一切,可是建奴、韃子貌似人人愛惜自己的項上人頭,要輕易得到斬首功恐怕不是那么容易啊!
然后就有好消息傳來,這幾個月永平府地界出了一個砍后金軍腦袋瓜的專業戶,如今朝廷得到的九成斬首功都跟駐地在永平府的黃沂州父子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