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大早黃漢就集合四千余明軍騎兵出擊,沒有人知道去哪里,也沒有人知道需要花多長時間。
大家都是以一級戰斗準備進行布置,四千人的精神面貌都沒有問題。
可是意外發生了,四千多騎直沖三屯營城方向,一路上殺氣騰騰頗為壯觀,驚得建奴哨馬到處亂竄,幾個躲閃不及的建奴被紅色騎兵群淹沒。
大軍居然接近到三屯營城二十里才由七百多“紅旗軍”斷后進行折返跑,在下午之時大軍回到了遵化城,帶回來七級真奴斬獲。
馬世龍、吳自勉和八營將領也不知道今天還是黃漢安排的演習,以為是真的帶上大家去干仗,誰知溜達了一百二十余里后又回來了。
這個黃大人不厚道啊!這不是逗大家耍子么!就在大家準備罵娘之時劉之綸再次擂鼓聚將。
原來黃漢已經把自己的意圖在劉之綸面前和盤托出,他闡述了明軍為什么經常遭遇失敗的緣由。其中有很大原因就是還沒有出擊,戰術意圖就盡人皆知,最后明軍變成了自投羅網。
而黃漢指揮的出擊行動不到跟敵人面對面干上了,基本上沒有人知道他下一步劍指何處。
見到了怒氣沖沖的幾大十將佐,劉之綸很嚴肅的告訴大家道:
“諸位將軍,騎兵集中行動是既定戰術,要不折不扣執行戰術構想必須做到令行禁止,主將也必須掌握剛剛組建的四千騎兵的機動力和戰斗力。今天的行動可圈可點,幾乎沒有人掉隊,諸將辛苦了。”
馬世龍倒是理解,認為必要的演練能夠加強突襲的成功率,他帶頭抱拳施禮道:“劉大人如此安排本官理解,本官也會告誡麾下,莫要把演習當做演戲,一定要認真對待。”
劉之綸又道:“諸位大人不知道出擊目標在何處是不是有些焦躁?你們難道沒覺得那是黃將軍有意為之,目的就是加強奔襲行動的保密性。
如果搞得滿城風雨,萬一被建奴、韃子做了防范張網以待,咱們的四千人馬豈不是要步平遼將軍趙都督的后塵?”
崇禎年為何各路總兵在面對建奴之時畏敵如虎,有極大的因素是因為敢主動迎戰的名將趙率教和滿貴等等都折戟沉沙。
如果不是黃漢異軍突起,敢戰的劉之綸也會死在正月里。
區區幾個月的時間,建奴在關內橫行無忌,貌似只剩下了黃漢敢戰而且能夠在取勝后奪了許多好處全身而退。
人的名樹的影,黃漢有全勝的奇襲記錄,有圣天子給予打馬長安街的恩寵,諸將心里的顧慮本來就不是太多,現在聽了劉之綸的解釋,大家也就沒了怨氣。
吳自勉抱拳道:“黃大人用心良苦,本官自然理解,劉大人放心,本官一定會把其中道理跟麾下兒郎講明白了,誰敢說怪話,本官軍棍伺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