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姓聽見了明軍的喊話,得知遵化南門守將愿意放他們入城,都一窩蜂往南而去。
追殺的建奴同樣曉得了這一消息,他們認為計策成功刻意放慢了追擊速度,有意不屠殺落后的老百姓,而是驅趕著他們接近南門。
混在難民隊伍里的真奴都換上了漢人老百姓的衣衫,帶上了棉帽,漢奸賣國賊更加如魚得水,有幾個還跟跑在附近的老百姓套近乎,甚至于幫著婦女背孩子。
參與化妝奪城的披甲人和漢奸都知道一旦冒險成功就是奇功一件。
莽古爾泰主子布置任務時就說明白了,如果奪取遵化城,所有參與潛伏的漢人都給予抬旗優待、給予他們自立門戶擁有阿哈的權利,所有喬裝打扮混入城池的披甲人都給兩個前程。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建奴和漢奸有一兩百混雜在幾千漢人難民之中,他們耳聽明軍告訴大家,南門會開啟半個時辰放老百姓入城人人以為奸計得逞,一個個發足往南飛奔。
南城墻上鮮艷的紅旗迎風獵獵作響,劉之綸部署在這里的二十桿抬槍和四門紅夷大炮已經裝填待發,為了防止在緊要關頭炸膛影響我軍士氣,黃漢沒有允許裝填木頭大炮。
黃漢認為可以放一部分老百姓入翁城,既然已知老百姓里面混雜著后金軍甲兵,那么為什么不可以在救下一部分老百姓的同時斬殺那些奸細?
“紅旗軍”只不過需要冒一些風險而已,黃漢認為能夠解救幾千漢人,冒險試一試是值得的,“紅旗軍”要廣而告之老百姓,讓他們配合才能夠讓其中的奸細無處遁形。
老百姓剛剛拐過西城墻就聽見南城墻上有明軍大喊大叫,內容很簡單,所有的男丁必需脫掉帽子,把一支胳膊連肩膀裸露在衣服外面,如果是肯光著膀子的漢子優先獲得進入城池的機會。
漢人真的不傻馬上明白了明軍的意圖,大家紛紛扔掉了帽子繼續奔跑,許多青壯年一邊跑一邊從衣服里伸出胳膊露出肩膀。
冷兵器時代的戰爭,兵丁們如果不穿戴盔甲還沒有盾牌,戰斗力下降到了如同老百姓的地步,他們的下場一定很不好。
因此黃漢判斷混進難民群里的建奴甲兵可以放棄長兵器、重武器暗自攜帶短刀、匕首、短斧之類的短兵器。
但是他們為了自身安全一定會內穿鎧甲,最起碼也要穿上皮甲或者棉甲。
內穿甲胄可做不到一扒拉就讓半個身子裸露,“紅旗軍”只要發現衣服穿得嚴嚴實實的青壯年就會視為后金軍奸細,直接射擊直至擊斃他們。
面對不肯脫下帽子的人更加不會客氣,這些人十有八九就是真奴,當然要殺無赦。
特殊時期半分仁慈都不能有,哪怕會誤殺老百姓也要對那些捂得嚴嚴實實的青壯年痛下殺手,因為這些人中奸細占比絕對高于良民。
老百姓其實也發現逃亡隊伍里混進來了一些一聲不吭的生面孔,聽到明軍喊話馬上意識到那些摸樣兇惡的陌生人應該是建奴。
他們為了讓敵人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立刻和這些人拉開距離,漢民們聽從明軍命令紛紛脫下帽子,許多青壯年把衣服扎在腰間光著膀子依舊往南門處狂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