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漢道:“東奴大軍不走又能奈我何?可惜我軍只能看著他們裹挾大量漢民、攜帶諸多糧食、物資北歸,卻是無可奈何。”
劉之綸問道:“我軍不能嘗試追擊嗎?”
“建奴、韃子的騎戰技能確實不錯,我們騎兵真的比不上,如果追擊風險太大,搞不好就會被反噬,最好不要冒險。”
“唉!那許多大明子民都會變成東奴的奴才,這樣會大大增強敵人的實力。”
“沒辦法,我們已經盡力了,已經解救了數萬老百姓,劉大人莫要自責,畢竟你不能夠左右全局。”
“泱泱大國文明之邦,卻被那些粗鄙野蠻人任意踐踏,本官恨不能率領十萬雄師去遼東把那些大明子民全部奪回來。”
劉之綸這個三十出頭的憤青有些異想天開,黃漢心里好笑,末代的大明被建奴吊打,從來沒有主動發動過一次大規模攻擊,朝廷即便能夠給劉之綸十萬人馬,去了遼東也是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
黃漢只能安慰道:“大人憂國憂民真乃是我輩楷模,不急我們還年輕,從你、我做起慢慢積累,總有一天會讓建奴以牙還牙。”
這時城外傳來了喧嘩之聲,已經被提拔為總旗官的裴大能跑來回稟道:“大人,城外來了二百多青壯,他們都是遵化北的老百姓,其中還有十幾個是雙魚村的,他們想請大人收留加入‘紅旗軍’。”
還有幾百人主動大老遠跑來要求當兵,劉之綸覺得好新鮮,道:“哦?還有如此好事?黃將軍,咱們一起看看去吧!”
那是“紅旗軍”在遵化北打了勝仗后分給了老百姓四五千石麥子和許多物資,樸實的升斗小民對這支部隊心向往之。
喬大山等等十幾個雙魚村的漢子準備投軍去的消息很快在山里擴散,許多壯實、有武藝的青壯年都主動聯絡要求一起來尋“紅旗軍”。
黃漢剛剛出現在城門樓子,喬大山、喬云松、李二小等等立刻帶頭跪下了,二百多壯漢知道是“紅旗軍”主將來了都納頭便拜。
喬大山朗聲道:“黃大人,小的一心向往‘紅旗軍’,今日帶來了二百六十七個好漢,他們都是家世清白的厚道之人,人人有使不完的力氣,一半人都習過槍棒,小的敢為每個人擔保,懇請大人收留。”
黃漢的永平府守備兵額早就嚴重超員,如今怎么可以當著劉之綸再次招手這許多兵丁。
他道:“諸位老鄉自愿加入‘紅旗軍’本官表示歡迎,怎奈我軍早已齊裝滿員沒有了兵額,諸位如果愿意,暫時作為隨軍雜役不知你們愿意否?”
聽說當不上威風凜凜的“紅旗軍”,喬云松、李二小等等年輕人無比失望。
不死心的喬大山問道:“黃大人,不知這隨軍雜役是怎么個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