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內閣合議皇帝首肯,鄭國昌改任北直隸右布政使,乃是從二品大員。大明除了北直隸、南直隸之外,定為十三布政使,通俗稱為“兩京十三省”。
兩京十三省俱設承宣布政使司,乃是省一級的最高機構,從二品左、右布政使各一人乃是明朝最大的地方官,僅僅比六部尚書低一級,比巡撫還要高一級。
鄭國昌是黃漢謀劃緊抱的大腿,如今此人不僅僅沒死在己巳之變,還加官進爵成為了北直隸最大的地方長官之一,貌似以后黃漢會得到不少實惠。
四月七日,遵化城里再次迎來了天使,參與攻擊羅家寨的諸將最起碼都得到了一級虛衘的升遷。
劉之綸的品級照舊,但是他的正三品兵部右侍郎只不過是個虛銜,根本管不了兵部之事,這一次得到了順天巡撫的實職。
原大明順天巡撫是王元雅,他在去年十一月后金軍攻破遵化之時自殺殉國了,如今這個位置空缺,現在便宜了屢建功勛的劉之綸。
在大明朝,巡撫這個官職也是正三品,但是權力比較大,管軍、管民、握有生殺大權,還考績地方官。
明朝實行行省制,一省分置都指揮使司、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采取三司分權的制度,原為防止地方權力過于集中尾大不掉。
宣德年后開始派六部、都察院大臣以總督和巡撫的名義督撫地方行政,目的當然還是加強中央集權,景泰朝之后成為各省常制。
因此巡撫其實不是地方官,而是直屬中樞,當時有的一省一巡撫,有的一省幾巡撫不一而足。
如北直隸就有三個巡撫,順天巡撫駐地遵化,保定巡撫駐地真定也就是現在的河北正定,宣府巡撫駐地宣府鎮是后世的河北宣化。
如今跟黃漢關系融洽的劉之綸成為了順天巡撫,當然會有利于“紅旗軍”以后的發展,況且劉之綸出身寒門,有報國之志,當上了封疆大吏應該能夠有一番作為。
黃漢依舊是永平守備,只不過變成了兼職,他多了一個實授,成為了正三品撫寧衛指揮使。
撫寧衛城在撫寧縣城西北,年久失修破敗不堪,上一次后金軍圍攻撫寧縣城之時,衛城被棄守,原來那里有沒有指揮使黃漢無從得知。
反正黃漢去了撫寧幾次都沒有見到衛所官,按理說那里除了衛指揮使還應該有從三品指揮同知二人、正四品指揮僉事四人、從五品鎮撫官二人以及幾位正五品千戶等等。
有可能這個衛所已經被荒廢了也未可知,黃漢其實不在意這些,一張白紙更好,有了官位,自己可以提拔“紅旗軍”功臣上位,皆大歡喜。
由于撫寧離山海關只有一百二十余里,大明有了這次被后金軍打上門的經歷,此時更加注意防御體系。
黃漢率領“紅旗軍”打出了名聲,已經簡在帝心,兵部尚書梁廷棟不愿意讓這支部隊被遼鎮同化,因此不準備命令“紅旗軍”出關。
他和鄭國昌商議后,選了撫寧衛這個離山海關很近又離永平府不遠的地方讓黃漢駐扎。
如此布置的意圖很明顯,山海關有事可以隨時拉出‘紅旗軍’救火,永平府有事調黃漢入援也能夠很快趕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