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價太高又會面臨售賣價格跟雜糧相比沒有了價廉物美的優勢,會面臨賣不出去的風險。”
黃漢來自后世,知道這兩樣東西絕對有價格競爭力,打包票道:“甘薯、馬鈴薯定價簡單。
以往年一畝地在中等年景的情況下麥子能夠得到多少產量為基數計算。
今年一畝地收獲的甘薯和馬鈴薯的收購價就按照麥子的時價基數加兩成,讓老百姓得到超過兩成的利潤。”
徐光啟想了想道:“妙,妙不可言,按照如此推算,五六斤甘薯應該約等于一斤麥子。老夫有感而發,你不要介意,別停啊,繼續往下講。”
黃漢繼續道:“我們先以每十畝田給二兩銀子的定金預付貨款,承諾如果他們種植新農作物的十畝地沒有收成這二兩銀子不再追回,就作為給予農民的賠償。
這樣操作使得農民立于不敗之地,他們無后顧之憂自然有了生產積極性。
等他們這一季種出的甘薯、馬鈴薯賣到銀子,只要能超過種麥子得到的利潤,哪怕只有一兩成而已,明年再要他們種植基本上用不著費太多口舌,畢竟種植甘薯和馬鈴薯比種麥子、水稻輕松多了。”
徐光啟不斷點頭,聽完了黃漢整個計劃捻須大笑道:“饒是如此,哈哈,聞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啊!老夫受教了。”
黃漢連忙謙虛道:“師傅,您老人家不能這么說話,弟子無地自容啊?”
“唉!你有如此見識恐怕老夫沒什么可以教你啊?”
“怎么會,可以教的多了去了,比如說在京畿之地種植水稻,還有種植玉蜀黍,修建水利工程,您還可以調一些京城里的大工匠來交徒弟如何鑄炮啊!”
徐光啟實話說道:“你要學這些東西完全沒問題,為師鑄炮的技術還不得要領,你有個師兄孫元化做得不錯,以后可以找他討教。
修建溝渠、水庫為師確實比較在行,只要有錢糧和人力,為師搞出旱澇保收的灌溉系統不在話下。”
黃漢思量要是自己用土辦法把水泥這個建筑材料搞出來,哪怕達不到后世的質量標準,也要大大提高水庫、渠道的施工難度和使用壽命。
徐光啟應該就是一個精通小流域治理的水利專家,有他帶領學生來參與修建水利設施造福萬民不在話下。
黃漢當天下午就起草了新農作物推廣辦法頒布,并且讓徐光啟帶來的吏員、家丁現場指導栽培技術,來學習的農民不僅僅免費,還提供他們溫開水和兩個大炊餅充饑。
這個消息一下子擴散開來,第三天來聽課的農民達到兩三千,大家知道錯過了農時還能通過補種甘薯、馬鈴薯把損失搶回來,人人來了精神。
來聽課的農民又得知只要用心種這兩樣新農作物基本上能夠確保今年有收成,如果顆粒無收,黃家每十畝地的二兩銀子定金全部作為補償不要求老百姓歸還。
大家還不用擔心新農作物出現病蟲害自己無法應對,因為在田間管理期間還會有吏員和禮部侍郎的家丁、“紅旗軍”學兵來田間地頭給大家解決技術難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