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人合力把錘體拉到一步距離的卡位之時一起松手,這個重達千斤的鐵疙瘩自由落體砸向鐵砧板上需要重錘鍛打的鋼鐵,周而復始,中途采取輪班換人的辦法,最大化利用這個大型設備。
徐光啟看到這個大錘也是贊嘆不已,他認為太奢侈了,整個千斤錘耗用鋼鐵超過三千斤,鐵匠加勞力一天需要投入一百人。
科學家看到經過重錘鍛打后的鋼鐵強度截然不同這才認為物有所值。
因為經過鍛打加工出來的鋼鐵制品硬度高,堅銳耐磨,質感好,耐腐蝕性佳,可保證胸甲良好的力學性能和較長的使用壽命。
騎士穿上胸甲,配上鐵臂手和護腕、護肩,防護力強于建奴裝備的精鐵甲,重量足減輕了十斤,身體的靈活度還大為提高。
經過測試,本來武力值不相上下的兩個騎士分別裝備胸甲和繳獲自建奴的精鐵甲重新上馬對決。
他們用一頭包著軟布的長槍格斗,最后由于負重大身體靈活度差,穿著建奴精鐵甲的騎士終于體力不支無一例外敗下陣來。
由此可見,“紅旗軍”騎兵全部換裝胸甲會提高戰斗力、增加防護力。
即便經過成本測算,一副胸甲加上配套的頭盔、面甲、鐵臂手、護膝、護肩成本價就達到四十兩白銀,黃漢也毫不猶豫下達了滿負荷生產的命令。
銀子算什么,只要能夠減少“紅旗軍”戰士的傷亡率,花多少都是值得的。
可惜由于打制胸甲不容易,需要許多工序,以目前的人手和工藝水平一個月保持一百副出廠已經是極限。
不是鐵匠不賣力,他們自從被黃家雇傭得到了良好的待遇,又是以成品率和工效結算報酬,人人竭盡所能多干活、多出精品。
而是人力有窮時,在沒有增加人手和技術革新的情況下,這已經是極限。
現在,黃漢管理下的開平鎮應該是一方樂土,因為這里沒有穿制服的吃拿卡要,沒有身上刺青的流氓、混混收取保護費,這里還有太多工作崗位。
黃家一下子得到了許多田畝,還私吞了許多無主荒地,需要的勞力何其多也,因此開平鎮里無閑人,無乞丐流民,人人都用汗水換食品。
所有的乞丐都被集中起來參加勞動,人人都能夠吃三餐七成飽,好吃懶做的職業乞丐被送到磚瓦廠強制勞動,那里對勞動力的需求永無止盡。
強制勞動不是嘴上說說,懶漢真的有可能被打死。
對此黃漢沒有異議,因為在工作效率低下的古代,人人都要為了生存而努力勞作,沒有財產的赤貧乞丐,得到了工作機會還敢不珍惜,就沒有必要繼續做寄生蟲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