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這些大佬還是時不時的打量一眼坐在知府大人身旁的那個廣福書院的山長,眼神里滿是欽佩和羨慕。
“伯欽啊這等良才,你可不能放過,要好生教導啊”
知府林長德滿臉驚艷的瀏覽著宣紙上林平之的詩句后,羨慕的望向身旁的顧大章。
在他看來,林平之的這首觀顧山長竹石,就和古唐時青蓮劍仙李白所寫的那首送汪倫一樣,都是可以帶著詩詞上的人物一同流芳千古的經典。
神州那以萬年為單位的悠久歷史中,歷朝歷代都有和宦官閹黨做斗爭的正直官僚,但真正讓后人記住,銘記的清白之士,又能有多少
說不定,千年、萬年之后,今日同九千歲魏忠賢的閹黨斗爭的歷史,已經掩埋在史書的某個角落。
但像觀顧山長竹石或是送汪倫這樣不朽的詩章,依然會在人們的口中廣為流傳,而顧大章的名字,也會附加在觀顧山長竹石這樣的詩篇上,流傳世間永遠不朽。
這樣的結果,如何能不讓同為文人的林長德羨慕
不過,顧大章本人此時還沒想得那么深入,反而思緒一直沉浸在林平之詩詞的意境之中。
往日無數的迷思,一時間全涌上心頭,只覺得書寫這觀顧山長竹石的林平之,簡直就是他的知己一般。
一首短短的七言詩,道盡了他這些年來的苦難和堅守。
聽到好友林長德的話語后,顧大章這才恍惚回神,他下意識的看向宴席間那獨立于世,手持折扇輕搖的濁世佳公子,低聲認同道。
“長德兄所言甚是,甚是呀”
和互聯網時代的消息流傳速度相比,這個俠客大明的信息傳遞速度,就要慢上了不少。
但是,又比徹底無魔時代的古代社會,要強上許多。
畢竟,大明天地靈氣還能支撐起內力武者的批量出現,由此可見還未到大慶末年那種徹底干枯的地步,大明的官方馴養的一些用于傳遞信息的異獸飛禽,如朝天鴿、白山鷹等還沒有絕種。
大概只過了不到半年,林平之的這首觀顧山長竹石,便在大明東南沿諸省的文人圈子里廣為流傳。
而到了一年半之后,觀顧山長竹石這首詩,更是徹底的在整個大明境內流傳,哪怕是東北九邊,只要是文人士子,都知道福建省的福州府,出了個“竹石才子”林平之。
而林平之本人,也順利的乘著這股東風,拜入了東林黨的元老君子顧大章的門下。
再加上他每日白天勤學苦讀,夜里打坐練氣,不僅僅在武道二流的境界上前進了一大步,更是連續考取秀才和舉人功名,讓他在東林文人內部的年輕一輩中也有了一定的聲望和地位。
永遠都別小看了一個古代聲名遠揚的讀書人的影響力,就連林家福州鏢局在各地的生意,那些當地的官員都看在林平之文名的面子上,給予了一定的方便和便利,讓林振南對林平之當年進學讀書的選擇,大為的贊賞。
可以說,廣福詩會和這首詩,直接為林平之在這個世界上立足,打下了初步的社會根基。
而接下來,企圖更進一步的改變這個時代,這個世界的林平之,便要前往京師北平,參加古典中國里最為重要的考試會試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