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黎法典明確規定,王不干內政。
這個“王”,既涵蓋武、暗、兵、米四位大羅金仙王,也包括王室宗親中一干血統高貴的王爺。
即便九黎仙王(九黎王朝之主,大羅金仙后期),除了決議天子外,也是不干朝政的。
事實上,九黎王朝將這一法度落實的很好。
王室宗親大多避嫌,即便滿足官職規章,也很少有入朝為官者。
兵王、武王等大羅金仙,雖有重責在身,但基本都是戰略對外,兵王、武王、暗王皆如此,他們職責各有側重,目標卻只有一個,那就是御敵于國門之外,這與內政無關。
四王中唯一對內的就是米王,但她的重心是仙凡民生,同樣與內政關系不大。
九黎王朝政治權力巔峰,實為天子,其為仙凡系統有序運轉的頂層樞紐。
一般情況下,歷任天子都為九黎仙王后代,選拔流程嚴格按照九黎法典進行,由內閣提名,司天監篩查,宰相府初審,三公復審,最終仙王決議。
天子一旦誕生,就擁有了至高無上的權力,只要無大過,任期最多可達萬年之久。
除了大羅五王及其麾下勢力,九黎王朝的一切基本都為天子直接或間接主宰。
當然也有一些不完全主宰的特殊存在,比如司天監,三公。
司天監同五寺、六部等衙門一樣,都屬于王朝正式官署,從機構角度來說歸天子掌管,但監正(司天監的一把手)可以不受天子命,因為歷代監正只效忠于仙王一人。
三公,即太師、太傅、太保,由仙王欽點,超脫于天子系統之外。
三公在九黎王朝中屬于極特殊的存在,他們原則上是不干涉朝政的,也沒有官職在身,但同時又具有審核天子、罷黜天子、特授官職、冊封爵位等政治巔峰之權,只是一般情況下不會行使這樣的權力。
三公地位尊顯,德高望重,雖沒有具體官職和常規實權,但他們的門生遍布天下,其中不乏封疆大吏和朝堂一品。
然而,門生之下又有門生,經年累月,朝堂漸漸呈現三公派系。
時至今日,九黎王朝六品以上官員,已經很難脫離三公影響了。
故而,三公的確有正式官職任免權,但是沒必要,畢竟在仙王那里三公干政還是有些敏感的,若真有這個想法,可以示意
天子也有欽點官員的權力,但這種情況同樣不多見。
其實,最常規的官員晉升、任免等決策,是出自宰相府的。
官封杜凡這道旨意,并非出自宰相府,也非天子欽點,而是最罕見的三公封官。
更加令杜凡意外的是,圣旨下方加蓋的居然不是太師印,而是太保印。
“太保……我與這人似乎一點關系都沒有,為何是他封我官。”杜凡疑惑,他只知太保位列三公,是個地位顯赫的大人物,卻不知姓甚名誰,對此人很陌生。
不過,這不是杜凡此刻重點考慮的問題,現在最重要的,是弄清封官背后的含義。
對此,杜凡心中已經隱有猜測了。
首先,金吾衛作為禁軍十六衛之一,主要職責不是對抗外敵。
其次,圣旨中提到,封杜凡左金吾衛大將軍,即刻進宮勤王救駕。
最后,若非事急從權,三公是不會直接干政的。
綜合以上三點,答案基本呼之欲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