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說“難怪古詩上有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又有朱子家訓,一絲一縷,恒念物力維艱。農人辛苦,原來如是。”
章回點頭,笑道“妹妹若有興致,不妨把范石湖集翻出來瞧一瞧,其四時田園雜興既有田園景致,更有農事艱辛,歸田憫農,與王摩詰、孟浩然正是兩樣風度。”
兩人正說得有來有去,前頭林如海忽而頓住腳步,等章回等人片刻行至,便問章回“我聽說近來江南農戶逐綾綢之利,大興桑蠶,以為風尚,甚至到了不事農耕的地步。這種情形,咱們這邊可也有么”
章回道“天下攘攘皆為利往,生絲價值勝稻米十倍,農人廢田事而興桑蠶,自然也是有的。”
林如海皺眉道“農為國本,民又以食為天。廢田事而興桑麻,廣成風氣,只怕損傷根本,與國家社稷不利。”因問章回“你可有什么說法”
章回笑道“農為國本,民以商富。如今江南富庶,工商大興,原是自然之道,不能禁絕,也不當禁絕。然而伯父的顧慮也極恰當。想到這些年江南多種桑養蠶,去歲開耕的田土比往年少了三分之一,偏偏趕上天時不利,接連兩次水旱,夏收不過平時四成,秋收也只得六成,導致米價暴漲,偌個魚米之鄉,城坊百姓竟險些吃不起米。當時我在南京,初時不明所以,后來接了大哥哥書信,才知道鄉里是這樣的情景。于是回信給大阿哥,建議家里除了免卻部分佃租之外,應與佃戶約定,來年補種多少稻麥畝數;又請父親向縣衙諫言,或出錢收買,或用陳糧兌換農戶手上多的絲棉布匹,存于府庫,等來年坊間絲價布價不穩時再行拋售。結果被父親寫信來說若等你的法子再來施展,行市早亂,白得了個馬后炮的評語。”
林如海聽到這里,忍不住也笑起來“以官府之力平穩行市,從先秦李悝起,歷朝歷代都有這樣的舉措,并不算新鮮,果然正是個馬后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