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初,玉泉村
小姑娘王蘭蘭不過7歲,卻已是一副美人樣兒。
白皙精致的鵝蛋臉,水旺旺的大眼睛,睫毛又長又翹,就像一面小扇兒,撲閃撲閃的;細手細腳,削肩細腰,瞧著很是單薄;前額的劉海帶著點兒卷,洋氣十足;梳理好了,形成一個漂亮的弧形。
生在鄉下,一身半新的花棉襖,顯得有點土里土氣,但那精致小模樣,還是很養眼。
此時她,站在籬笆墻外,打量著自家的房子,極普通的農房院,三間兩層茅草屋,只是外面看著是,其實是三間兩層木板樓房,在一樓有一米五高是石頭加粘土壘成,又寬又厚,十分堅固耐用,上面一米加上兩樓二米五,共三米五高,都是用上好木材建成的。
為什么外面看著像茅草屋呢
那是王蘭蘭的爹王大隊長舍不得讓好好的新木板樓受風吹雨淋之苦,便用厚厚的茅草圍在那三米五的木板外圍,遠望便是一座茅草屋。
下面一米五石頭壘成的,便不必擔憂受不住風吹雨淋了,王爸爸愛屋如命,基本上是年年更換著新茅草。
三間二層樓,一樓中間是方方正正的中堂,左右是長長的廂房,右廂房是王蘭蘭爺爺奶奶的睡房,左廂房是王蘭蘭爸爸媽媽的睡房。
中堂是平常吃飯聊天招待來客之所,中間是一張吃飯用的四方形八仙桌,外加四條長凳子,邊上各放三張竹椅子。與中堂一墻之隔的是上二樓的木板梯子,上了二樓,首先入眼的是一個休息室,墻邊上放著幾個清清爽爽的竹書架,書架上放著幾本語錄與小學課本,以及一本大一本小的字典。二樓左右一共四個房間,王家四個孩子,一人一間,每個房間都一樣,一床一柜一桌一椅。
家中的廚房是在右廂房外面加蓋的,與爺爺奶奶屋內的炕相連著,大概二十平方米的廚房間,有一大兩小三個土灶,還一個舊兮兮的爐子,平常只用來燒開水。
為了對稱美觀,左廂房外面也加蓋了一間,也有一個大號的土灶,與王蘭蘭爸爸媽媽屋內相連著,平常燒水洗澡或是大冬天洗衣服用的,當然還隔了一個洗澡間。
兩個加蓋的,也是二層,不過這是正真的茅草屋,二樓放置各類柴。
農村的院子就是寬廣,王蘭蘭家前后都有圍起來的大院子后院養著兩頭豬,雞鴨鵝等家畜若干,還有一個茅房,十來棵果樹,有桃樹、梨樹、柿子樹、芭蕉樹,值得一提得是還有一口井,此進冬暖夏涼,十分神奇此刻井上用木板蓋著。前院比起后院還大,有塊很大的曬谷坪,曬谷坪四周分別種上桃樹、梨樹、柿子樹、芭蕉樹等,旁邊還種了兩小塊菜地,地里種滿了青菜和紅桿菜,這么遠看著,自家的茅草屋挺有意境
“阿妹,你在這里干嘛啊快進屋去”十三歲的王建國已有一米七,他拉著一板車干柴從后山回來,兩個弟弟還有山上撿著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