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之,葛家上百畝的好地沒了程珍珍被劃成了地主成分,哭天抹淚在鎮里鬧了幾場,土地依舊還是沒有了,一個小腳的年輕女人也下不了地,不過她依舊不死心,藏好家里的金銀財寶,送了閨女去上學,托鄰里照看,自己抱著兒子回娘家,留給兒子的上百畝良田沒了,給兒子他爸去信,他只會讓她服從組織,她想如果有一天組織要收家里的金銀財寶,那兒子他爸一定也會說服從吧。
程珍珍為了那上百畝良田與丈夫鬧翻了
1954年初,葛成林再次來信讓她去蘇州,程珍珍思慮再三,覺得在老家沒得什么好處,于是收拾收拾,便帶著五歲的葛思峰與十歲的葛思嵐兩個孩子來到蘇州,和丈夫葛成林生活在一起。
那一年,程珍珍才剛剛二十七歲,是位年輕的小腳少婦,小巧玲瓏,凹凸有致,眉目清秀可程珍珍素來舊式打扮,常年穿著直同大褂,繡花鞋,瞧著生生老了十歲;好在葛成林貌不驚人,高高瘦瘦,一點不出挑如果不是氣質不錯,丟在人群里也找不出來。
到了蘇州的葛思嵐,被葛成林直接插班入小學,當時的她一點都不愿意跟這個陌生嚴肅的父親親近。
而在蜜缸里長大的葛思峰恰恰相反,自信心十足,在他心里覺得全世界的人都喜歡他他要與爸爸玩耍,騎大馬,拋高高,聽英雄事跡等等。
三十六歲的葛成林,也只有在葛思峰這個兒子那兒才找到身為人父的責任和樂趣
本來團聚是好事,但程珍珍有著地主婆的小心計,以她獨有的消息收集方式,知道許多大首長在進大城市后拋下不革命的原配,用識文斷字的新女性替代掉糟糠妻。
自己男人葛成林雖然算不上大首長,但在蘇州市府也排得上號,萬一他嫌棄她是文盲加小腳,她怎么辦她兒子怎么辦有了后媽就有后爹,別看現在很寵兒子,哪個女人不會生兒子啊
于是程珍珍為了兒子開始未雨綢繆,天天蹲在葛成林的辦公室。她打算扎緊籬笆,不給他接觸女性的機會。
父親葛成林是舊時代的念書人,上過私塾,進了洋學堂,哪怕參加革命,哪怕當了軍人,也是斯文文。與聚少離多的小腳且文盲的妻子,真是說又說不聽,講又講不通沒了久別勝新婚的興致父親苦惱十分苦惱不知如此是好真心話,他還真的沒有那個心思啊如果有的話,當年也不是沒有別的選擇,也不是說沒想過找個同志,但是家里的父母親咋辦父母親已年邁,他又是獨子,家鄉又沒有幾個族人最后,咬牙回家,見了見未婚妻,長得漂亮,又溫柔就點心同意目前為止,還沒有后悔當年回家成親妻子再不好,也是為他孝順了父母親的妻子,父親不像某些人,提起老家的原配,就如同提起舊社會一般哪能去怪那些可憐無知的女人呢
最后,請女同志找母親談話,可,被母親的振振有辭說退了。最后,不知是哪位高人提了個釜底抽薪的辦法。
母親這種情況也不是個例,有不少同志接來了鄉下原配,這些原配十之八九不識字,不識字不知理,那就安排去學習,學習后,給安排工作,有了工作,就沒時間折騰了,是吧。
那釜底抽薪的法子就是送母親去掃盲班學習。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