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當然是葛思嵐在背后搞得鬼,不過家里兩個大小男人信以為真,她也不必找什么群眾演員,就是在他們不在家時,從空間掏出來,等他們回家問起時,淡淡說了一句就過了。
城市內的糧食愈來愈緊張,每個月領到手的不過只有一些粗糧,副食品店里不是缺這個就是少那個。頓頓不是玉米餅子就是窩窩頭,白米飯一個月也吃不上一頓半頓,肉類更是絕了跡,好在母親在老娘捎帶一點黃豆綠豆什么的回來,葛思嵐會用黃豆做豆腐,會教弟弟用綠豆發豆芽菜吃。
有一回,母親捎回了五斤臘肉,父親猶豫地表示送點給家境特別困難的老部下,這個老部下孩子多,鄉下爹娘外加兄弟姐妹以及侄子侄女外甥外甥女,個個來投靠他。
救急不救窮葛思嵐直接反對,似笑非笑地道這是母親從牙縫里擠出來的,給她的兒女吃的,如果她知道吃不到我們嘴里,吃到了別人肚里,還不立馬從鄉下回來。葛思峰也梗著脖子,用那副公鴨嗓子說不許送人。
這都是窮鬧的,二比一,葛成林無法,最后,只得摸了摸鼻子,假咳一聲,什么也沒說。沒有妻子,只有兩個用功學習的兒女在身邊,他覺得這日子才算是日子。雖然他得洗衣做飯打掃衛生,還得在屋外做點蔥姜蒜之類的,副食品店就買不到這一類。但,這份清靜,是他向往許久才得來的。白日來,工作已十分忙碌,回到家還得不到清靜,如果不是沒個好去處,他真想出去避一避呢。
那日之后,姐弟倆私下又討論了一翻,最后,默契地去買了兩把鎖,將家里的糧食都鎖進廚房間的柜子里。雖說她空間里存了很多物資,可是架不住時間久啊,從1960年1980年,這是二十年時間呢,這是用票的時代,她才不會去周濟不相干的人兒呢。當然,別人周濟她,她會欣然受之,沒有什么不食嗟來之食的氣節。哼,誰也別與她比臉皮厚度。
話說,蘇州是個好地方
她活了那么多年還沒有在蘇州正兒八經的生活過兒,如今即使有了這個機會,她也不會浪費掉。
用功之余,會從空間摸了一個相關蘇州的書藉,仔細的起來。
蘇州市的市花是桂花;蘇州市的市樹是香樟。
放下書籍,葛思嵐懶洋洋躺下,仰望著天花板,細細琢磨著蘇州的歷史沿革、地理環境、自然資源。
蘇州古稱吳,簡稱為蘇,又稱姑蘇、平江等。是中國首批24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有近2500年歷史,是吳文化的發祥地。蘇州位于江蘇省東南部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地勢低平,平原占總面積的55。種植水稻、小麥、油菜,出產棉花、蠶桑、林果,特產有碧螺春茶葉、長江刀魚、太湖銀魚、陽澄湖大閘蟹等蘇州又稱為水都、水城、水鄉古城境內河港交錯,湖蕩密布,最著名的湖泊有位于西隅的太湖和漕湖;東有淀山湖、澄湖;北有昆承湖;中有陽澄湖、金雞湖、獨墅湖;長江及京杭運河貫穿市區之北。
“姐,看什么呢”葛思峰一進門就喊,喊完就推門進來,進來后一屁股坐在葛思嵐身邊,見姐姐正看著書,他歪頭看一看封面,可葛思嵐將書一卷,不讓他看,這本是后世出版的,出版日期不對,不能暴光,反問他“你去哪里玩啦”
“就是外邊走走,沒什么好玩的”懨懨的,跳級,升學是好事,可與之前的朋友有了隔閡,說話都不得勁。
“那抽屜里有幾個桔子,都給你,別耷拉著腦袋。老大不小了。”沒有什么事情是吃解決不了的事,如果解決不了,那就再加一些。
“桔子”一聽有吃的,就精神抖擻站起,快步過去,拉了拉抽屜,一瞧,果然有,樂滋滋的取了出來,嘴上還數著“一個,兩個,三個,四個姐,你吃了沒”
“吃,這幾個都給你。”
“別,我吃的時候,會分半個給爸爸。”不能整個給他,他會留著給別人家的小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