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她從軍長的小嬌妻中隱隱約約得知,江靜蘭母親的身子自她下鄉后就開始不好,不僅不能正常參加衛生所工作,還要靜養、吃藥、吃高檔營養品。
原來如此
難怪啊
最初,江靜蘭父母就給了她三百塊錢去鄉下的,還囑咐過她對女知青大方些,原主聽話的很,到鄉下后,一掏出腰包,一下就閃到了別的女知青的眼,小姑娘拿著那么多錢,知青點幾個女知青,嘴巴甜甜的,這個哄哄那個哄哄,隔三差五地跑到縣城玩大多數知青干得累了,就拼命找樂子玩,不到一年錢就花光了。
才十六歲的姑娘,原主大概以為年年有三百塊錢呢不過如果不是家里出了事,是可能年年有三百塊錢呢。畢竟她家是雙職工,爸爸媽媽的工資一加,有一百多呢,一年下來,有一千多。而弟弟在身邊,姐姐在部隊拿津貼,只有她這個小可憐在鄉下受苦,這能不多寵一些多寄些錢嗎
可惜,她不是女主。她是女配,她是作者創造出來襯托女主的炮灰。她媽媽一生病,不僅僅是沒了那份工資,還得吃藥吃高檔營養品,這就很花錢,差不多月月光了,也就一時半會兒顧不上不聽話、不懂事、鬧著小別扭的閨女。
等,花光了錢,原主才知道沒錢的諸多不便。
她苦啊每天干著根本不可能完成的活。一雙白嫩的手,漸漸起了繭子。每天干的活根本就不夠公分養活自己。她開始不斷地寫信吵著要回去,父母只是勸著她江靜蘭同志,你理應發揚吃苦耐勞的革命精神,克服自己本身存在的不足,才能夠真正成為一個偉大的革命者等等之類的。
她被現實逼得口氣越來越歇斯底里,她覺得父母親不愛自己了,雪花一般地寄信,與此同時,回音也越來越少。
有些不同邏輯是吧,這時候,江家父母也不跟閨女說說家中的情況,治治她的公主病。不過,這個時代的父母親就是如此,報喜不報憂這是華人的傳統
知識青年下鄉,自己掙一份工分,國家還給補貼一份,聽起來很美好是不是
可,自己賺不到公分,人家別的女知青出工一天能拿四毛,男知青拿六七毛。她最多只能到手兩三毛。能吃飽就很不錯了。
楊鐵峰第一次見到江靜蘭的時候,一雙眼睛都看得發直了。沉寂了十八年的一顆心,終于熱得砰砰砰地跳了起來。他那時候就知道,他想要這個漂亮的女知青。而且是,必須要娶回來。
他一直關注著她。
不過他是個有耐心的男人,一直等一直等,等江靜蘭將手里的錢都花光,又等原主過了老長一段沒錢的日子,他才出現。
楊鐵峰展示給她的都是溫柔且體貼的一面,全心全意地向著她,出現之后就悶聲幫她干活。一個人賺兩份的公分,他那高大健壯的身軀充滿了力量,讓無依無靠,極度歇斯底里,適應不了這樣艱苦環境的江靜蘭有了安全感。
然后一切水到渠成
原主就是一個不懂事的漂亮姑娘,她喜歡仰著像天鵝般高傲的脖子,楊鐵峰幫她干活,給她送好吃的,給她布票去扯布,給她幾毛幾毛地塞錢用他的糖衣炮彈砸她,砸得她暈頭轉向,從起初的一句話都不屑于和他說,慢慢變得偶爾也能搭理他幾句。他嘴巴不笨,反而靈活得很。年紀輕輕就跑出去混,看人的臉色多了,也知道說什么話最能哄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