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過,周太太的娘家是旁支的旁支,庶出的庶出。總之,與嫡支血脈是遠的不能再遠。
但,周太太還是腆著顏面,舍下銀子,求了八面玲瓏的娘家嫂子,將周蘭昕安排入王家女學。
“娘,我真去與王家的小姐們一起上課嗎”周蘭昕私下問著周太太,她已12歲了,不是應該在家里做做針線、學學理家嗎
“那當然了,這可是多少人求之不得的好事啊”周太太道“你可不知道王家的學堂有多有名,太原王家之所以屹立數百年不倒,正因為對子弟的教養極為嚴格,王氏女亦然。阿昕,你正好借此機會在王家閨學里長些見識,將來會對你有很大幫助的。”當然不能與從小入學的嫡出王氏女比,但將來說親時,拿出來也是一種資本。
“好吧。”去就去吧,也就是漲漲見識,這可是唐末,這可是長安城。
于是周蘭昕就包裹一收,去王家開始寄讀生活。
周蘭昕進了王家閨學,馬上就發現這里所教的內容其實與原身小時候一直學的東西很相似,后來一問,才知道周太太也在閨學里呆了三年之久。
只是畢竟是閨學,不只更正規更系統,而且女夫子水平還要更高。也幸虧原身在周太太身邊從小打下了一定的基礎,不至于什么都不懂,在這群少女前面失了顏面。
就說周蘭昕一向自詡的針線吧,因為周太太一直沒放松地盯著,但是與王氏女相比,只能算是中上。其余各項的差距就更大了,彈琴作畫、制香品茶,周蘭昕幾乎都要算差生,而在書法上,就更是徹底地墊底。
這一日的習字課上,周蘭昕寫了幾個字,心思就不知什么時候飄了出去,旬休回去,給娘帶些什么回去給哥哥弟弟們帶些什么回去營州邊城有玉家人在,程家人又被她解決了,那邊一定能守得住,不知那個玉三郎還會不會出事不知道京城什么時候會被突厥人攻破,不對,不是攻破,是皇帝棄城而跑,去蜀地。
“篤篤”女先生在周蘭昕的案上重重地敲了兩下,斥道“心無旁騖才能真正寫好字”
周蘭昕臉紅了,趕緊收回心思,道“是。”活了幾輩子,難得讓先生這樣訓斥,好新鮮啊這位書法先生看起來總是郁郁寡歡,但對學生特別嚴厲。是一位守寡歸家的王氏女,聽說王先生本是王氏嫡女,從小許給了張姓世家,可嫁過去當天就將丈夫克死了,在張家守了三年歸寧回來就未曾再嫁。
王家為五姓之首,人口眾多,各房之間少不得勾心斗角,但能讓姑娘回娘家守寡,比之在夫家好太多了。好在王家勢大,張家勢弱。不然,想回娘家是沒有那么容易的。
不管自己怎么擔心,都只能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總不能讓周家人出了事。現在,還是認真寫字才對。便沉下心思寫了一篇,突然先生將她的紙拿了起來,原來她一直站在周蘭昕后面看著,“你今天的字有些意思,可以說已經開始顯現了自己的風格。”
先生教書法時,一直強調獨特的風格,但是這對大家來說都太難了,能將字帖臨好已經很不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