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來
起來
下了山,進村前,樊曉蘭從空間取出五十斤的玉米粉,一只野雞,一罐奶粉,遲了這樣久,不知道小愛黨有沒有斷糧呢,秋收近了,田里的莊稼幾乎曬干,好在清山村種了耐旱的作物,如紅署土豆玉米之流;好在清山村有個大青湖,平常聚集著一群洗衣服說八卦的婦女,旱時有水可挑;好在如今已是新中國,不然,少不了土匪來搶劫。
哪會如此平靜
樊曉蘭不急不緩地背著大袋糧食進村來,天色已晚,村中一片安靜,能夜視的她也沒有打手電筒,摸黑回了老宅,四周黑漆漆一片,老人向來不舍點燈,也是煤油不夠使。
呼出一口氣,敲了敲姜老太的房門。
“誰啊”
“是我,曉蘭,媽,開下門。”
“媽媽,是媽媽嗚嗚。”這是小愛國的哭聲。
“來了,來了”這樣久,三個來月了,還以為這婆娘丟下兩個孩子,不回來了呢。平常還好,可今年秋季的收成明眼人一瞧就知道不好,老頭的津貼也領不到全部的糧,這還是鎮上頭一份,閨女說她們家里也比平常少多了,那些沒工作城鎮居民更少,就是餓不死的量。
田三芬摸黑下炕,點了煤燈,開了房門,見兒媳婦背著一大袋,低著聲音問“是什么”
“粗糧。”這一回,樊曉蘭不敢帶回精米,怕愛國出去說嘴,讓人記恨,半夜三更來家里偷,說來每個村里都會有一兩個二流子,干些偷雞摸狗的事情,清山村也不例外,那二流子姓劉,會打老婆的主,早年打跑了老婆,去年兒子也死了,今年上工就三天打魚兩天曬網,莫隊長說了幾回,都沒有用。
粗糧,多帶一些回家也不打眼,大伙兒吃得差不多,就是吃半飽與全飽,吃二頓與三頓的區別。
黑瘦精明的田三鳳扶著那袋子往桌上一放,打開袋口,就是昏黃的燈光一瞅,黃澄澄,喜道“玉米粉”今年年初開始,玉米粉就是細糧,見這般多,回頭見孫子抱著她娘哭訴,報怨,有些心虛,前幾天樊家來人了,說家里斷糧,借點糧,當時她見兒媳婦近三個月未回,也不報希望,說什么也不借。自己養好兩個孫子就夠了。下一回,如果樊家再來,就借十斤粗糧給樊老太吧。
“娘,我回那頭睡覺了。”樊曉蘭抱起粘人的小愛國,出了門。
“哎,去吧。”田三芬拍拍裝睡的老頭子,兩個一邊將五十斤玉米粉,一罐奶粉藏了起來,就是這只野雞,得馬上處理好,一半用溫火熬著雞湯,明早給大兒媳婦送一點,又懷上了,一半用粗鹽淹制起來,慢慢吃。
這一回,被萌萌地小愛國粘地多呆了兩天,期間,聽說顧冬梅又懷上了,樊曉蘭又給她送了一斤紅糖,也是希望姜大海能多看顧一點老宅這頭。還有莫大嫂家,也送去五斤紅薯粉,聽婆婆說玉米粉如今也算是細糧,就不好送細糧過去令人忌妒。
人與人相處,十分微妙比人,好一點點,是可以的;但比人,好太多,就招人忌恨了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