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復一日,轉眼在縣城已住了一個月。
吳家與周圍的鄰里也彼此熟悉了些,吳家人在縣城的生活也漸漸習慣了。
如今,吳老爹的文書差事也沒有什么事兒,千戶所也沒有讓人天天去打卡的規定,因而,大部分時間在家里教著子女們念書,練大字,離回京的日子愈近愈得用功。
趙氏那個愁啊當年偷偷藏著的細軟也花得差不多了,瞧這院子就那么一點兒地,想種菜也不成,只能種點蔥啊,會爬瓜果啊在縣城里的開支比百戶所費多了。
指望著吳老爹與郁東那點兒俸祿過日子,那真不成。
以前在京城,還有自家的鋪子莊子,時不時得了侯府補貼。
不知新皇何時才能想起他們,不知郁生在京城還好不他們的身份沒變,不能開鋪子,只出不進,有些心慌就算回京,那京城米更貴。
日子就這樣子又過了三個月,讓他們回京的消息終于到了西北
狂風暴雨雖然厲害,但是到傍晚時分便停了,甚至連太陽都鉆出云層,給整個京城撒上一片金色。吳招兒立在京城的園子里,瞇著鳳眼望向漂亮得驚人的夕陽,菱形的嘴角露出一絲笑意。
吳家在西北地界兒,收到新皇的旨意,前前后后花了近二十多天,才回到了京城。
說起來,新皇對吳家著實不壞,歸還了侯府,把之前的爵位給了郁生,聽說吳家嫡系在三千里之外的不毛之地,死了不少人,而當時的侯爺與世子皆被先皇斬首,如今能回在京城也只有幾個歪瓜裂棗,哪能比郁生得新皇的青睞
吳招兒家之前那三進院子也還回來了,家里的莊子鋪子也得了其它更好的莊子鋪子為補償,只好不壞,趙氏很是歡喜。
吳老爹回到了博文館,官復原職。
吳郁東被新皇看中,成了御前侍衛。
可,郁南以下幾位被吳老爹打包送入了京城有名的望京書院。吳老爹還是那個書呆子,不想兒子走武官,就是郁東也得參加科舉,至少得中個舉,不然就是沒文字,就是文盲,就是丟他的臉面。
吳郁生,哦,如今是侯爺了,侯爺見此,也將弟弟塞入了書院,明年大家一起考秀才。
回到京城,趙氏忙著采買仆人,忙著應酬舊識,忙著給吳招兒尋摸婆家,閨女來年就是十八歲的大姑娘了,等不了了可是,過來提親的都是什么人啊不是死了老婆的鰥夫,就是克親的掃把星。別提了,說起來就傷心
吳家人很郁悶,姐姐閨女千好萬好,可在京城女子普遍十五歲出嫁的風氣中,姐姐的市場真不好唯有用功學習,為姐姐增加外援娘家條件優越的情況下,那也有人樂意女大三,抱金塊吧。
正是尷尬時,宮中來人了
西宮太后懿旨,宣吳招兒進宮陪伴。
這里得說一下,皇宮有兩位太后,西宮太后與東宮太后,西宮太后是皇帝生母,東宮太后是皇帝嫡母,這位嫡母是先帝第三任皇后,只育一女,嫁入了她自己的娘家。
這位東宮太后,如今已有五十出頭了吧。聽說,身子不大好,在生下公主之后,還懷過一胎,不過在六個月時小產了,生下一個已成形的男胎,自個兒還傷了根本。之后,再無懷過。
而如今皇后是東宮太后的嫡親侄女,皇后已育了嫡長子與嫡長女,另有德賢二妃,各有一女一子,如今皇上有三子三女。別的呢,別的沒有了。新皇之前只有一個正妃,兩個側妃,皆是先皇賜婚。
當年三位貴主皆是同一屆的秀女,兩個側妃用粉轎先入了王府,半年后王妃才嫁入王府。不過,新皇是個重嫡庶之人,側妃一直用著避子湯,在正妃育下一子一女后,之前的皇后、如今東宮太后特意開了口,才讓側妃免掉了避子湯,之后才有庶女庶子們出生。京城人皆說皇后有福氣,帝后鶼鰈情深
如果他還是一般的王爺時,那后院女人雖然不多,也可以說得過去,也沒有人有閑心去管一個王爺的后院女人多少的問題。說王爺后院女人少,那也不少的,男人們喜歡將美貌女人當玩意兒送來送去,這一類女人,王爺后院也有不少,不過這個王爺有些不同,不愛碰這類女人,皆是讓王妃處理,王妃很是心善,問清她們的意愿,是愿意外嫁還是留下配小廝或是管事們,皆看她們自己的選擇
可是,如今他成了皇帝,那后宮女人就少了一些,不說后宮三千佳麗,那也得將一后,四妃,八嬪湊齊了吧
大臣紛紛上奏,新帝即位,該充盈后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