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越點頭迎上去,自覺露出親切友好的笑,問道“是,我們就是,老鄉,您是環山村大隊的人嗎”可算是來了。
劉老漢連忙上前握住章越的大手,心道手上有繭,小伙子,能干活。老臉上笑出一堆的褶子,道“歡迎,歡迎。我是環山村生產隊的老村長,我兒子劉學農是環山村生產隊的大隊長。”
“老村長好,現在可以過去了”章越笑著問。
“可以,可以。這回,四個娃,這瘦驢可受不住,把行李放上去,人跟著車,走回去。”劉老漢笑著道。
岳曉夏傻了眼,問“老村長,從這里到環山村生產隊得走多久啊”
“不遠不遠,走著走著,就到了。”劉老漢吸了口旱煙,笑著露出缺了門牙的黑黃牙門。
“走。”章越推了岳曉夏一下。走不動了再說。
劉老漢在前頭趕著驢車,顧蘭他們挎著軍綠包與水壺跟在后頭。
第一個受不住的是岳曉夏,一個小時后就喊著要坐驢車。
劉老漢見她真的走不動了,才笑著同意了,不過他自己下了車把,慢吞吞的牽著驢走著。
兩個小時后,馮向西受不了,皺著秀氣的眉頭,白著臉,為難的問“老鄉,還得走多久啊”腳底一定起泡了。
“快了快了。”劉老漢還是樂呵呵的應著。老鄉們走走兩個小時差不多,剛來的知青得走三四個小時,時間還早,慢慢走,可別要求上車,不能累著他的瘦驢。
馮向西無奈地笑了笑。
“給。”顧蘭將之前剩下的三個饅頭取出來,一人一個,分著吃了。
沒有問岳曉夏要不要吃她一個人在車上坐著,也沒有問他們要不要換著坐
問老村長要不要也不必了,環山村生產隊也不怎么歡迎他們知青。
第一天,就讓一個老資格來給他們下馬威。
但也不能怪農民,城里長大的知青,沒干過農活,馬上就要秋收了,這不就是過來分大家的口糧。
知青下鄉后,吃的糧食一般都是先從生產隊借。
等到環山村生產隊時,已是四五個小時后,天已半黑。
環山村,顧名思義,三面環山。
只有一條路通向外界,而這條路還是臨水的。
水面淺淺的,水流緩緩的,卻很寬。
他們一行人臨著水岸上走了約莫半小時,到了一處石板橋,橋面很長,卻不寬,約莫兩米。
“到了,到了。”劉老漢叫了聲,便趕著驢子上了石板橋。
一路穿過村子,都是矮矮的土胚房,這村子竟然沒有一間磚房,是不是沒有一個老地主啊
拐了個彎,向上到了十來分鐘,終于看到了一處磚瓦房。
“那就是知青點嗎”與之前的矮小土胚房一對比,可真是氣派啊,高高的,寬大的三間房。
“是啊,幾年前,公社送來一批磚瓦,讓生產隊出人工,建起來的。”劉老漢感慨道。村里太窮了。
劉老漢將人送到,高聲喊了聲“楊知青,新知青來了。”
“來了,來了。老村長啊,是您去縣城接的人啊。”話音一落,出來一個黑瘦的高個兒漢子,約莫二十五六歲,是最早來下鄉的知青,楊建國。
作者有話要說還有一個玉米地的,捂臉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