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的高粱是不大多,高粱是高產,可是口味不怎么樣,因此大部分土地是種玉米,如今玉米面成了細糧,成了主食。
天兒太炎熱,因而還是被劉大隊長分派了任務,不能人人磨洋工,耽擱了糧食。
這一回,知青點的馮向西、顧蘭、牛新克一共要了二十五工分,馮向西九個工分,顧蘭八個工分,牛新克也是八個工分。
而那兩對夫妻,章越與岳曉夏十五個工分,白青虹與楊建國也是十五個工分。
男人是勞動主力,十個工分,女人剛生完孩子,就五個工分。
結了婚,就是不同。
早、中、晚,岳曉夏背著楊環生,去地里給章越送飯,除了中午太熱沒有留下,早上與晚上會陪著干一兩個小時。
不過,一周的時間就忙活完高粱,接下來休息了幾天,開始分糧。
分糧活動,是大家都喜歡的。
劉大隊長從來不會將大家的糧食留在生產隊,能分就分,自己存自己的,也是怕公社忽然就會來人,二話不講,就拉走生產隊的糧食。
這樣的事情也不是沒有過。
那是十年前,當然他得了外村的消息,當機立斷的將糧食分得光光的,還讓村民們分散家里的糧食,誰留不住就是誰的損失。
顧蘭按工分可以分到手一百四十多斤的高粱米,可到手就只有四十多斤,那一百斤被劉大隊長直接扣下來還債。
劉大隊長給她細細的算賬,從去年秋收起到這個月,她一共欠了生產隊二百斤糧食。
劉大隊長說“今年就還一百斤,剩下的一百斤放著明年還。你們動動腦子,在環山村是餓不死人的,不光餓不死,還可以吃個飽。”靠山吃山嘛,這里這么遠,誰會過來蹲點啊,來了也不怕,也不會滿山去找。
是餓不死,顧蘭趁夜去過東山,上面東一塊西一塊的種著紅薯,說是自留地,可是村民房前屋后的大院子不是當自留地用著嗎全是各種菜。還有東山上的自留地不像只有兩分地。
在環山村是餓不死人。
顧蘭聽懂了,明年可以將自留地擴大一些,種上紅薯。
而蔬菜就種在知青點后面那片荒地上,前提是要圍一圍、圈一圈,像個院子,還有知青點的前面也可以圍成一個院子。
反正,離回城的時間還遠得很哪。
背了四十多斤的高粱米回家,顧蘭想著今年還來不來新知青希望不要來了,她喜歡現在獨占一間屋的感覺。
沒過多久,便是一年一度的秋收時間。
環山村的秋收,是指收玉米,環山村的六成土地都種著玉米。
現在還沒有新知青來報到,大概是沒有了顧蘭想著。岳曉夏曾經說過,去年是她爸爸托人安排到這個村的;楊建國也說過,環山村只有三個知青名額。
知青對生產隊而言,是個負擔。去年一年,生產隊就得借給新知青八百斤糧食。
特別是環山村,因地理與氣候之顧,只能單季種植,這玉米一收,就沒有法子再下種,就是大白菜與蘿卜都不能種了,浪費種子。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