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不是,憑誰都是下人,就他們心高”
“嘰嘰喳喳。”
被眾小廝圍觀悄聲討論的是寶玉的四個小廝,他們心里頭也是苦啊在寶二爺身邊當差確實是人人爭破頭的好差事,吃喝都是好的,一年四身衣裳,不說年節里的賞賜,單單月錢就有半錢銀子,這一年可就是六兩可是六兩銀子也是不好拿的,寶二爺要晨練,做下人的不能偷懶吧也得練。這還算好,畢竟府里頭一日三頓都吃干的,手腳有氣力的很。可是這提筆寫字就要了一到四更的小命了。但是為了保住有前途的差事,不被刷下去,四人還是卯足了勁兒學習的。畢竟珠大爺身邊的青松和蒼柏兩個哥哥就是最好的例子,前程很好呢。
一到四更雖然沒學到“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但是對著背地里說自己幾人小話的小廝也是看不上眼的,此間這些小廝的主子,沒一個身份能比寶二爺尊貴
耳房里下人們的小事兒寶玉是無從得知的,他倒是惦記著武師傅早上托自己的事兒。
原來那武師傅的長子武安也入了賈家族學,這可是賈母親口與賈代儒講的,代儒考校過之后,點頭破格收了既非賈府族親、也非賈府姻親的武平,大抵是因為對方實在是個好苗子吧。
當時武家也是發生了激烈的討論的主要是武三和武家阿奶。
武三覺得兒子有天分,很應該去好的私塾,而不是在村里呆著,只靠自己媳婦兒胡亂教,所以提議一家人去京城租一個小院,也好過自己與長子都離家了,武家阿爺年邁、安哥兒年幼,家里沒頂事兒的,叫人擔心。
武家阿奶充分肯定了兒子的觀點,認為平哥兒如今的機會確實難得,但是老人家總是未雨綢繆的,覺得若是一家人都去京城,坐吃山空,開支太大了。不如就叫武平與自己兒子先去,反正榮國府給兒子分派的據說是個小跨院,都是男子,住著也方便。
武三怎么能同意眼見榮國府最起碼得聘自己年,弄不好還得八年十年的,這日子要是不能同媳婦兒住一塊兒,還有什么滋味了套用寶二爺的話和咸魚有什么區別
因為兒子一意堅持要全家人去京城,武家阿奶也沒辦法,只好點了點家當原先存下的出息和今年發了兩次橫財,除去已經花銷添置了田地之外,還余下五百多兩銀子。
于是端午后,武師傅家里又來京城北邊兒買下了一個兩進的小宅院,花去三百兩。
鄉下起個青磚大瓦房才要幾十兩這可真叫武家阿奶肉痛。幸好兒媳婦寬慰她,便是日后不住,或典或賣都是劃算的,這才叫她能夠安睡了。
武家人把村里的地都租了出去,又將舊屋托付親族照看等等,族親自是無不答應的,畢竟那武三一家可是出息了,一筆寫不出兩個武字,日后族里有人有什么事兒去京城也有個落腳的地兒。
武師傅從賈府搬走前,還對伍師傅說“小老弟啊,我看你年紀也不小了,是時候娶個媳婦兒啦。”
伍師傅答曰“家無恒產,又少親眷,實在是羞于成家。”
“哪有那么多講究,單看你要找什么樣的女子了。放心,回頭我讓你嫂子幫你留意起來。”到兩三年后,武三記掛的伍毅倒是憑自己本事取了媳婦兒,又過了紅火的日子,這是后話。
話說回來,今日寶玉到的時候并未發現新面孔,等到接近開課時間,才見一身著青衣的男孩匆匆進來,又盡量低調不惹眼地去到角落的位置。
不多時,賈代儒便進來了,領著一眾小子搖頭晃腦地讀了數十遍的千字文,講解了“孔懷兄弟,同氣連根。交友投分,切磨箴規。”之后,又布置了今日的課業,便是將這兩句話抄寫一百遍。
原本是打算安安穩穩在族學混日子的寶玉經歷揚州一行之后就覺得這樣藏拙實在是沒意思了,難怪大哥哥得知自己要去族學的時候是一臉吃驚。這樣填鴨式的教育方法,實在是不適合寶玉。
而周圍那些屁事兒不懂的毛孩子,也極容易因為這樣煩悶的教學方式而厭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