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還是沒忍住,涎著臉去和老皇帝打聽東宮屬官到底要怎么弄。
老皇帝指著對著有一人多高的折子說“想知道先幫朕把這一疊的折子念完、批復完了再說。”
眼見那堆得小山似的折子,十六頓時就苦了臉,但是他并未有二話,而是老老實實地坐下了就算再貪玩不懂事,也知道這是父皇在教自己怎么上手政務,現在要是偷懶不學,未免叫父皇擔心失望了。
于是他老老實實地一邊念,一邊等父皇批復。
好歹如今十六也算是看多了豬跑,這么些日子下來,已經掌握了從冗長的折子撇去那些花哨而無用的詞,直找重點當然,蔡大人、衛大人兩位閣老貼在折子外的條子也是令十六能很快抓住折子精髓的原因之一。
想當初,十六初次讀折子的時候,傻不愣登、一字不漏地讀完,他真心不能看明白這奏折上四六體洋洋灑灑一千多字居然是上報倒春寒傷了田產要求朝廷給予減稅的
摔看上去明明就是全篇歌頌陛下萬壽無疆啊,這些人就不能好好說話么,浪費筆墨
當時十六還納悶呢,怎么蔡閣老貼在這份折子上的條子寫著“此地稅賦已連減三年,請圣察。”
然后十六才在歌功頌德的最后找到一行“憫農之苦,春寒傷田,如蒙圣恩,頓首千百。”
凸十六悄悄地比了一下中指,這是寶玉那兒傳出來的,說表示鄙視的意思。
叫十六看,還是軍中將領發來的折子言簡意賅多了,也虧得奏折不能由別人代筆,不然軍中的文書大約寫出來也是啰里啰嗦的雖然,大部分將領都只一個意思要軍費。
更有趣者,也許是被人嘲笑過沒文化,想要給自己正名的,奏折前頭還是駢文呢,寫到四句十六字,轉頭就直奔主題陛下,俺們這里要軍費。
也真難為那些直腸子了,混跡官場多年,終究是學會了一點文雅和迂回。
話說回來,因為連續十多天的經驗,十六總算是能看出折子中的一二門道了,這一人多高的折子看著數量多,實際折子的封皮厚實,就超過了奏折本身的厚度;還得算上素紙蓬松,壓緊實了又要去掉一半的高度。
一人多高的奏折實際也就五六十本。
十六花了一個多時辰給老皇帝念完,并將他父皇口述的內容寫在折子上,終于是松了一口氣當皇帝也不是輕松的事情啊,每天的折子實在是太多了
“行了,再幫朕把這些發出去吧。”老皇帝看著小兒子拿起茶盞咕嘟咕嘟一氣兒喝完的樣子就好笑,這才多少折子,就把他累成這個樣子,從前的大兒子,倒是恨不得自己多分派一點差事過去想起大兒子,就不由得想起枉死的修遠。老皇帝頓時覺得許氏在天牢就那么自盡,真是便宜她了。頓時又膈應起來,同床數十年,竟然不知對方是美人蛇虧得當初自己還因為那賤人懷著小十五的時候動了胎氣而疑了婉婉,鬧得和婉婉離心,小十六也早產
老皇帝越想越是不高興,臉色也暗下來。
“好的,父皇。”小十六卻沒發現他父皇急轉而下的心情,打算喊人來挑折子,剛走出兩步又折返了不對啊,我這什么事兒都沒說就被打發走了
見到小兒子回身,老皇帝無甚興致地擺擺手“我知道你想說什么,賈瑛于你有恩,可是當年朕也賞賜過他了,后來更是破格提拔他做了你的長史,也沒辱沒了他。又有上元節前的事,你覺得他又救了你和朕是不是”
十六點點頭。
“忠君愛國乃是臣子的本分,可酌情賞賜。下位者救上位者是天經地義,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這就是綱常,你實則不應該太倚重一人。罷了,你若是實在覺得他得用,端午后朕打算開武舉,倒是可以讓他來一試。”
十六一聽,雖不贊同父皇前半句的說法,但是后半句這要開武舉的事兒還是令他精神一振武舉啊憑寶玉的身手,拿個武狀元應該不在話下吧哈哈哈,到時候我看誰還嘰嘰歪歪說寶玉是白身,是靠關系才能當官的
“父皇,我這就叫人來把折子分發下去”得了定心丸的十六足下生風地走了。
老皇帝無奈搖搖頭“這個小十六,還是一副沒長大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