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也是因為十六板著臉開口了此二人雖有失察之責,但確實無通敵之罪,念其從前鎮守之功,叫他們將功贖罪去吧。
如是,誰也不知道陛下曾經有過怎樣復雜的心路歷經,倒是暗衛中丁部的丁一柳彪卻是好險地出了一身冷汗真慶幸今上與先皇的性子不同,不然單一個辦事不利,自己就有苦頭吃。
只是,二十多年前的舊事呵柳彪想著自己那時候還不是丁部的一號,在京城中,也能算是個鮮衣怒馬的少年了吧相貌比照著家里的老么再帥三分柳巖嗯哼,傻吃傻玩的,就覺得暗衛很特殊,特殊到酷兒這個詞也不知道是怎么在京中傳開的,現在大家都喜歡說某某某好酷兒,代替了某某某好威風。當時的自己以成為暗衛為榮,哪里會想到如今的騎虎難下的局面呢咳咳,扯遠了,年輕時候,好打聽,倒是沒錯的,雖然是丁部的最后幾位,但是還是被他無意中探聽到了一個大消息等閑人都不知道的大消息先皇登基初年期間,暗衛乙部一號正是賈代善哪怕其病逝之后,至今為止,暗衛乙部一號依舊空缺,只有從二號開始,如今的二號是江南水師統領吳濤,也算是子承父業了。
只是不知陛下問賈代善生平做什么柳彪搖搖頭,決心不去想,年紀大了,好奇心越發輕了。
這事兒,終究瞞是瞞不住的,便是朝廷封口,二月里嘉峪關外郭城還有那許多行商呢。與其瞞著叫別人瞎猜,還不如直接明面兒上把這事兒給蓋棺定論了,就說賽音一伙人是祁連山附近的江洋大盜,看到瓦剌大王子一行金銀財寶多,按捺不住、見財起意才撞上來的
反正也不管別人信不信,就不能往瓦剌啊細作啊之類的扯,只好委屈了江洋大盜。弄得祁連山附近山頭藏著的好漢們一頭霧水咱們什么時候吸納了番人做弟兄來著了
且不說遠在千里之外的祁連山好漢們是在月余之后才聽說此事的,屆時另有一番故事。單說京中上至王公貴族,下至販夫走卒,除了朝廷重臣核心中的那幾個知道真相之外,其余人么都靠猜的,嘴上承認朝廷的官方說法,實際上哪一個心里不是描補了一出跌宕起伏的大戲
便是和使團有關的人家,有能耐的去托關系拐著彎和閣老尚書打聽譬如侯俊即他爹修國公曉明、沒能力的譬如陳淳一大家子又是想多聽聽街頭市井的傳聞,又是怕聽到什么危險的事體又要多擔心。
像是榮國府這樣的,倒是有點尷尬,說是老牌勛貴,但是青黃不接沒落了二十多年,才重新起來沒幾天呢,誰不清楚,整個榮國府,最有分量的就是賈瑛了可是賈瑛正是當事人,遠在千里之外。就剩下兩個能打探消息的人賈政和賈珠。
于此,榮國府的一大家子還能說什么呢幸好有珠哥兒珠大哥哥珠大叔珠大爺
饒是如此,也因為此事,帶動了京城附近不少人開始搞封建迷信,其中榮國府老太君和一等將軍夫人王氏是個中翹楚。不過因為先前大家都對馬道婆的事兒心有余悸,所以去的,都是京中有名的寺廟和道觀,是萬萬不會在請人來府里了。
原本黛玉倒是更對道教的一些典籍感興趣的,得閑的時候看了幾遍南華經,說起來卻是既不信教也不信佛的,此時倒是能夠稍稍理解有時候,大家無所寄托,便只能祈禱神佛的做法了。如果念經抄經真能保人平安,便是做了又何妨呢
黛玉跟著老祖宗、太太出了幾次門子,老祖宗年紀終究是大了,后來便是王氏帶著黛玉去,但是這兩婆媳又沒什么共同語言。黛玉看不慣太太隨手布施就是幾十幾百兩的,王氏覺得黛玉人是跟著去了但是既不多捐香油錢,也不愿去求簽,只是跪一跪念念經,就覺得媳婦兒這是不重視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