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不能反對,那么便要想辦法把陛下的提議給圓起來。
首先,派什么人作為主御史呢
其次,隨行的副手呢
再次,護送的官兵呢
是不是可以用上“自己人”
要說黃河千里河堤,沒有貓膩,那是傻子也不信的。
遠了不說,就說先帝初開國的時候,黃河還決堤過一次呢,當時先帝把鍋甩給了前朝末帝。
后來太初二十年左右,黃河又又決堤了,然后先帝殺了一批涉案官員并下了個罪己詔。
太初三十三年,黃河又又又決堤了,那一回恰逢先皇六十千秋,沒人敢觸霉頭,所以盡量將這次的水患往輕了說,那也造成數萬百姓流離失所。
如今壽昌四年,算算時間,就算沒有洪澇,十四年前修修補補的黃河河堤也該是差不多要報廢了。事涉水利,修繕銀子是年年撥去,能落到實處的有十之三四都算是多的,從地方到中央,能牽扯出來的人就是蘿卜和泥的關系。
這一點,先皇知道、十六從前不知道,現如今卻知道了。
朝臣未必是想要黎民遭難,但是為了自身安危和自身利益,自然是希望派出去的御史是溫和派而不是鐵血派,不然赤裸裸地扯掉了黃河河堤的遮羞布,不只是現任的官員,就連往任的相關官員,也要吃掛落的。
可是,十六是樣委婉的人么
當大朝會,他點了御史李晏字文淵。
好了么。
李文淵是誰
從先皇時候起就是有名的刺頭,想要叫李文淵給別人點面子下輩子吧
不僅如此,工部上下,有一個算一個,只要是曾和黃河兩個字有沾邊的,全部都被指進了隊伍里去,今上明令“此次出行,為防患于未然也,眾愛卿可相互挑刺,于天災之前找出,凡找出河堤有隱患者,本年考評上等;凡找出隱患并能解決者,本年考評上上等;找出隱患最多的前三位,升官一級。從前工事未釀成水患者,今朝修繕,既往不咎。”
十六這一招,簡直叫工部眾人無法抗拒,除非真的在修河堤過程中,和當地為官的一起貪墨了巨額銀錢的,否則錢和官職比起來,還是官職比較重要吧
要知道,朝中為官,想要升遷,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尤其是工部,是六部之末,得好處的時候少,背鍋的時候多。現在有這么一個明晃晃的升職加薪之路,大家都想走一走。
畢竟陛下說了,既往不咎,只論當下。即便是別人翻出了自己的舊賬,那么自己也去翻別人的舊賬不就得了么總歸當初拿大頭的也不是自己,該擔心貪墨河堤款而官職不保的另有其人。
如是,工部的人不需要陰尚書一一去清點,工部官員主動一個個跳出來,大聲嚷嚷著自己曾經于太初幾幾年參與過黃河河堤修建的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