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上元節之后,依舊有御史上本年經奏折陛下,今年選閣老否陛下,今年選秀否
然后和眾人想的不同,十六回了一個字準。
準
等了好久終于等到今天,原本御史臺的御史們在三年前屢屢碰壁之后就開始抽鉤輪流給陛下上本,務必保持御史臺忠言逆耳的優良傳統今次不過是上元節之后,朝廷第一次大朝會的例行一本罷了。
然后,就被準了
可是陛下準的到底是選閣老還是選秀連上本的御史本人都有些懵逼,不過不管怎么說,先前都被駁回來的折子今年輪到剛翰林院散館之后就進入御史臺的年輕御史,頭一回上本居然被陛下恩準了這是不是代表陛下其實暗中很看重我這個臣子呢愣頭青御史不禁有些飄飄然。
當然,也只有愣頭青御史本人會這么覺得了,至于其他人,有一種“終于來了”的感覺。
如今壽昌五年,今上登基的第六個年頭,選秀三年一度,三年前因為先皇孝期等等擱置了選秀,如今宗室里頭嗷嗷待娶的宗親們又囤積了不少了;
更重要的是,兩位閣老的弊端,日漸顯現,黨爭端倪初顯,許多政令往往需要花費不必要的時間爭執之后才能出結果。不只是兩方人的爭執,還有十六下達的政令也被兩邊當做是博弈的籌碼,如此,令十六覺得這群沒事愛找事的文官們,就是日子太好過了閑的就好比去年李文淵帶人南下巡黃河河堤,那也是多方博弈,差點沒立下軍令狀的,要不是因為十六派了寶玉帶著兩千近衛軍一起去,恐怕李文淵真的在路上因公殉職也不是沒可能。
選秀的事暫且不提,按照往年的安排,都是在秋天才開始的畢竟春天要忙著春耕、防寒;夏天悶熱,秀女送進京城多受酷暑折磨;秋天忙秋收也就秋收之后么,糧食入國庫、稅賦入國庫,兜里有錢可以開始造了,花兩個月選完,該老婆孩子熱炕頭過大年了。
這才年初,遠不用著急戶部的錢尚書如是安慰自己,但是知道,一份支出是免不了了的,只希望陛下將選秀規模給搞得小一點,畢竟去年李文淵南下一趟沒少禍禍錢,還有去年九月領命出京的賈侍郎,如今一直、持續在禍禍錢,每個月飛來京中的預算單子叫錢尚書看得真是肝兒顫。
錢尚書是放心了,但是兩位閣老和吏部尚書的心頭是一跳。
前二人是知道,陛下終于還是決定要啟用他的心腹之人了,后者則是驀然覺得自己這個吏部尚書當的有些不稱職。
此事,最適合開口的自然是吏部尚書了。
王尚書上前一步,自請罪是吏部失職,并表示今晚就會整理好資歷足夠出任閣老的人員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