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玉沒有對裴副將說過對俘虜一個不留之類的話,但是在裴副將帶人出發之前,寶玉曾與之夜談,意味聲長地說過,兩軍初交手,我大明需要的是大勝。
沒有什么勝利,比全殲敵人還要來得更大了。
反正,老裴當時就兩眼放光地點頭將軍大人放心,俺是聰明人,俺懂俺早就憋著一口氣了憑什么每次被要求大度的都是咱們大明人被搶了要大度,被偷了要大度,現在人家都打上門來了,弄來了天花想要害死咱們整省的人,還想咱們勝利之后把韃靼傷兵好吃好喝養起來,回頭放走了再拿起刀槍來和我們拼殺那是傻
原先因為被先皇第七子的事兒給耽誤了近十年仕途的裴副將,還真沒什么好怕的,他現在算想明白了,身為武將,就不應該牽扯到儲君之位里頭去,當年是自己膽小怕事,以為不參與就沒事兒了,現在想想,為官者哪有在大風大浪之時能夠穩穩明哲保身的呢,還不如早早表明忠君愛國的立場,青山埋骨也好,馬革裹尸也好,反正只要勝了,一家老小不愁沒個前程。
跟著將軍大人,就是奔著光明的前程,將軍大人咋說,我咋辦。再說了,韃靼人這些年耀武揚威的還少么往上數五十年,軍中哪一戶和韃靼沒血海深仇留活口,浪費糧食裴副將領會了暗示之后,沒有半點不情愿,是欣然應下。
這也是當初寶玉沒選吳鈞而選老裴的原因之一吳鈞是京城將門之子,正經武舉出身,有時候做事難免帶了幾分傲氣,他雖聰明,也不需要明示就能聽懂自己的意思,但是聽懂歸聽懂,愿不愿意聽從、能不能照辦,就得打個折扣了。不像老裴,人過中年,經歷的事兒多了,有起有伏,能屈能伸,不會存在不必要的正氣。
如此暗示裴副將,寶玉也是經過一番計較的,在王道與霸道之間,他分析了利弊,最終選擇的是后者。
難怪古人說一將功成萬骨枯,又說殺一人為惡,屠萬人為雄了。因為這根本就是不可調和的民族矛盾啊,不把韃靼打怕了,打沒了元氣,這群人根本就不可能老實下來的。寶玉無奈地想著,越發能夠理解為什么當初在位面交易系統里頭見到崔昊一位官場生涯跌宕起伏,從縣令干到閣老而不是從翰林入閣的牛人,自己會生出自愧不如的感覺了因為那時候,兩人雖然都有位面交易系統,但是閱歷根本就沒法比。想來崔大人在為官數十年的生涯中,也遇到不少雖然違背本人意愿但是還是為了大局,不得不去做的事情吧。
放在二十,不,哪怕是十年前,要是有人和寶玉說,日后他會是一個在戰前暗示手下副將不要留俘虜的劊子手,他一定會覺得這人是瘋了,自己不可能下這么毫無人性的命令的,但是現在
如是下令,寶玉并沒有后悔。
他想到黑省西邊轟轟烈烈燒水泥的將士們,想到黑省北邊日以繼夜勤奮操練的士兵們,想到黑省南邊一大片肥沃的土地和每年的豐收,想到黑省東日益繁榮起來的漁村與城鎮,想到冰城里的妻子和幼子,想到京城的老祖宗、萌哥兒等人,還有皇宮中的十六一家子再想起,韃靼之人心狠手辣的毒計。
若是這次瘟疫不是天花,而是鼠疫或者炭疽那后果簡直不堪設想。縱使我不計后果地用位面交易系統換來的物資救人性命,恐怕也于事無補。
上天有好生之德,但是抱歉,首先我非是天,其次我的德只對于我的國,我的家,我的人。僅此而已。
東北邊的草原上,大明軍隊和韃靼人三不五時地遭遇、交手,起初,韃靼人因為占據地形優勢,總是神出鬼沒在大明人吃飯的時候搞突然襲擊或者夜里偷襲,讓裴副將等人很是惱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