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兒悄悄吐了吐舌頭,快步去了廚下。
“嬤嬤不必客氣,何須如此麻煩。且還不餓呢。”寶玉這是客套話,方才一碗銀絲面,也就夠五分飽的。
“這桂花,就是院子里這一樹上打下來的,圓子是上回寶二爺差人送來的糯米粉磨的,酒釀是蓮兒自己做的,并不費什么事兒。這里也沒有什么好的招待你們。幸好殿下您從來就喝不出茶葉的好壞,不然方才的茶水也下不了嘴。”胡嬤嬤慢悠悠地說,然后去里屋拿出一本賬冊,“這育嬰堂從前的賬目,我是理出來了,可是要不要送進宮給陛下看,就看殿下您的意思了。”
育嬰堂是太初十五年,由皇后娘娘牽頭設立的,如今是太初三十六年,足足有二十一年的時間了。
因為之前收入單一,所以二十多年,每年一本流水賬,到了胡嬤嬤手里頭,居然就綜合成了一本賬冊。而正是整理之后弄清楚了賬目,胡嬤嬤才會對此持難以置信的態度。
十六皇子翻開賬冊,一頁收入,一頁支出,注角是當年糧價。沒有畫圈、沒有紅字,但是就連平日不太懂賬目的十六皇子都能看出其中不對。
……
……
【太初二十年四月,購粟米一百石,價兩萬四千錢。】
……
……
……
【太初二十年九月,購粟米一百石,價兩萬四千錢。】
……
……
【太初二十七年六月,購粟米一百石,價兩萬六千錢。】
……
粗粗一眼,十六皇子就看出了不妥,九月秋收之后的糧價怎會與四月同?太初二十七年的糧價竟然是比太初二十年(太初二十年大旱,谷價居高不下)還要高?
粗粗一看就足可見從前育嬰堂管理方面是漏洞百出,以致于賬房居然這么不愿意花費力氣做假/賬。
寶玉并沒有伸頭看賬目,那也不是他能夠看的,但是只看如今涵養還未修煉到家的十六皇子臉色就知道,這一本賬,怕是一本爛賬。從慈/善/事/業伸手撈錢的人是最卑鄙無恥的,簡直不是簡單一句蛀/蟲可以罵盡。
好在胡嬤嬤能力不錯,許是從寶玉等人在招香皂原料供應商的方法上得了靈感,育嬰堂的口糧也由幾家糧鋪競價,最后選了價格合理、口碑好的。她現在命人記賬的法子頗為先進,采買和出納相互監督,均有查閱賬冊的權利,一旦發現對方疏漏,指出可得一定褒獎。
總而言之無非是就分權制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