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張梁只要有時間,就研究軍事博物館的歷史資料。
從中提煉出有用的創造素材。
光筆記就記錄了三個筆記本。
雖然,今天才開始畫草稿,其實草稿早就存在張梁的腦海里。
就算是宗師,也很難用一副畫,一件作品去講述一個人一生的故事。
除非是傳奇宗師的傳奇之作。
像祖師爺魯班,這樣的傳奇宗師。
都存在于歷史之中。
他們的傳奇之作,也只存在于史料和傳說中。
扯遠了,反正張梁自然達不到傳奇宗師的境界。
也制作不出,一件作品,講述一個人一生的故事的傳奇之作。
所以,張梁設計的木雕板畫,是組圖。
一組木雕板畫,講述一個英雄人物。
第一副木雕板畫講述的是,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將軍被黨組織派去擔任東北反日總會的領導工作。
畫面是對著黨徽,黨旗莊重的敬禮,向省黨委辭行。
畫面蕭瑟,沉重。
此時的東北正是最混亂的時候,到處都是兵荒馬亂。
此時去領導東北抗日總會,危險非常大,稍不注意可能就會犧牲。
將軍臉上刻著堅毅,眼神里流露著執著。
舉起來的手臂,結實有力。
張梁的木雕板畫,還是以寫意為主,寫實為輔。
通過著重刻畫將軍的臉部表情,放大敬禮的手臂,來展現張梁想要展現的中心思想。
整個畫面的格調就是,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
張梁歪著頭看著自己畫的草稿,用橡皮擦掉幾個不太滿意的地方,重新修改了一遍。
如此,反復修改。
直到,感覺沒有問題了,才放到一邊。
繼續繪制下一副木雕板畫的草稿。
這只是初稿,隨著繪制后面的木雕板畫的草稿,也許會迸發出更多的靈感。
張梁會隨時返回去,對草稿進行修改。
繪制草稿肯定不是一天兩天能夠完成的,繪制草稿的時間跨度會比較大,里面可能出現一些不統一,不協調的思路。
因此等全部畫完,需要進行一次整體的修改。
第二幅木雕板畫講述的是,1932年11月,將軍以省委代表身份被派往南滿,整頓各縣黨組織、抗日游擊隊和義勇隊,組建中國工農紅軍第三十二軍南滿游擊隊和第三十七軍海龍游擊隊,任政治委員,創建了以磐石紅石砬子為中心的游擊根據地。
畫面中,將軍意氣風發的站在大石頭上,揮舞著手臂,給石頭下面的同志講話。
石頭下面,是抗日游擊隊和義勇隊的同志們,抬著頭看著石頭上的將軍,眼神炙熱。
這副畫,張梁賦予的是朝氣、希望。
因為將軍創建了第一個游擊根據地。
游擊根據地代表的就是希望。
“梁子,李鎮長來了”
張梁剛畫完第二幅草稿,還沒來得及修改,五姐夫的電話打了過來。
“噢在哪呢”
“在你辦公室”
“噢,知道了,我這就回去”
張梁放下鉛筆,畫板,起身去迎接。
張梁并沒有在家具廠繪制草稿,而是在家具廠老廠。
現在改成了張梁的工作室。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