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館長伸著手,虛空撫摸木雕板畫,不敢真用手去摸,怕一個不小心,這套價值連城的藝術品受損。
“包起來你們幾個,小心一點,把它們包起來”程館長看完之后,直接指揮自己帶來的專家給木雕板畫打包。
“哎哎程館長,我還沒看完呢”劉記者剛才光琢磨張梁和先賢的差距了,才觀看到第七幅作品。
第七幅是小高潮。
打鬼子的高潮,是讓人看了最爽的幾幅木雕之一。
劉記者仗著自己是女士,拉著程館長,死活不讓他打包。
太過癮了,比看電影還過癮。
這是劉記者的切身體會。
“不行,這么多人,萬一把木雕板畫碰壞了怎么辦
還有,這么多人,會出來的空氣,讓木雕板畫受潮,縮減壽命怎么辦
想看等運回博物館,做過防護措施之后,再看”程館長一點都不給劉記者這位長腿大美女面子。
“首長,其實不用那么小心,這套木雕板畫,我已經做過燙蠟上光處理,只要不泡到水里,不用擔心受潮的問題。”張梁心里暗笑程館長緊張過度。
卻不理解,程館長這是窮怕了。
軍事博物館,大軍區級的博物館,里面的文物是不少,可是真正有價值的不多。
大多是某場戰役使用的紅旗,某某英雄人物穿過的衣服。
還有一些抗戰時期使用的地圖,武器,繳獲日軍的武士刀,日本軍旗之類的。
像張梁這種木雕作品,軍事博物館也收藏了一些,都是部隊上木雕藝術家,捐贈的作品。
可那些,連大師級的作品都不多,宗師之作更是一件沒有。
現在好不容易得到一件宗師之作,還是一套十二件宗師作品。
程館長,包括跟著他來的文物保護專家,感覺再怎么緊張都不過分。
張梁見自己說話也不管用,也就不再吱聲,反正東西給程館長了,他愛怎么處理就怎么處理吧。
劉記者看程館長不理自己,沒辦法只能把視線轉向張梁。
程館長帶她來的目的,就是為了宣傳宣傳張梁。
這也是經過報社領導同意的采訪任務。
“老兵,咱們聊聊
你能和我說說什么樣的人初衷,讓你創作出這幅作品的嗎”
“這個還要從去年說起”
張梁也很配合,把去年程館長向自己約稿,自己鉆研程館長的歷史資料。
后來看到刻瓷板畫,靈機一動,想出來創作木雕板畫這個點子。
最終確定以楊將軍為背景創作出這幅作品。
張梁笑著配合,讓劉記者很滿意。
不等不靠,帶領戰友自主創業,張梁的故事太勵志了,非常符合時代旋律。
加上張梁適時送的幾個木雕小玩偶,劉記者決定好好挖掘一下張梁的故事。
最好能弄出來個一二三期。
把張梁當做新時代退伍軍人的典范來宣傳。
對此楊芮舉雙手贊成,積極為劉記者各種素材。
s推薦一本朋友的,舌尖上的炊事兵也是退伍題材的軍事。
我沒有金手指,也沒有系統,我只是一名退伍的四級軍士長,但是我有一個無所不能的舌頭。
我的舌頭能夠品嘗出鮑魚的
不對,我的舌頭能夠分辨出上萬種不同的味道。
大家多支持一下。
也許和光,有一天能夠成為退伍兵軍事題材的開山鼻祖。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