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個孫子,也是個讀書人,讀了好幾年的書了,前幾年去了郡城考鄉試,就再沒有回家。不過好在我那孫子半年前往家里寄了一封家書,信上說他雖然沒有在鄉試中一舉考中舉人,但是卻有幸拜在了郡城一個大讀書人的門下,跟著那個讀書人做學問。所以老頭子我雖然擔心孫子在外過的好不好,但卻也是放心孫子的安全的。”
“老頭子我就喜歡你們這些讀書人,你們這些讀書人,肚子里有學問,說的話都十分有道理,老頭子我是比不了的。”
“你們讀書人,一定要好好讀書,將來一定都會有大出息。比我們這些一輩子在地里勞作的鄉下老漢,要有出息的多了。”
“老漢我所在的村子,名叫青山村,村子里有一口陳年水井,也不知道有多少年了,反正從我爺爺那時候起,村子里就有那口水井了。我們村里子幾乎家家戶戶,都要靠著那口水井來養活自己。老漢我聽爺爺說,這口水井乃是神仙給我們挖的,水井里的鐵鎖鏈子誰也不知道到底有多長。也有人說,這口水井乃是那傳說中的仙人手筆,目的是為了鎮壓在水井底部的一條惡龍。原本我們村子的名字叫做青龍村,后來時間長了,一些知曉井里邊鎮壓著惡龍的老人相繼去世了,這個村子被人一只叫青龍村,叫的有些別扭,這才改名成為了青山村。”
……
牛車老者一路上不停的和蘇墨說話,一旦打開話匣子之后,這個老者根本就不管蘇墨聽懂聽不懂,聽不懂反而更好,老者覺得自己的一些話確實有些不合時宜,一些能夠聽懂自己說話的讀書人,說不定還不樂意聽自己絮絮叨叨這些有的沒的呢。
那個讀書人也是有意思,一個外鄉人獨自云游到這里來,竟然連本地的話都不會說,那到了城里邊要怎么和人交流呢?恐怕去館子里吃飯,想要吃上點好菜都費勁,得走到廚房里,看著廚房的菜跟廚子點菜才行。
想到這里,這個牛車老者覺得,要不是自己到城里實在是有事情,要把這一車的甘薯在天黑之前全部賣出去,不然自己就可以當這個外鄉讀書人的向導,把這個外鄉讀書人好好的安頓好再走的。
牛車老者必須在天黑之前把一車的甘薯賣完,不然若是天黑之前還沒有賣完的話,他就沒辦法離開小城,只能夠在城里過夜。
而城里的客棧住店宰客跟殺豬似的,老者可不敢在城里的客棧住,他好不容易拉著一車甘薯賣的錢,恐怕還不夠他住一晚上客棧的呢。
只有在天黑之前把一車的甘薯全部賣出去,老者才能夠趕在小城的宵禁之前,離開小城,然后走上一段時間的夜路,連夜趕回到自己的村子里去。
沒辦法,窮苦人家,必須要精打細算才好,不然一家人的伙食怎么辦?很有可能就吃了上頓沒下頓了,那可是真的會餓死人的。
老者估摸著是平日里確實很難找到一個陪自己說話的,現在蘇墨在牛車之上坐著,靜靜的聽自己說話,而且全程還只是時不時的沖自己笑笑,并不說話,老者覺得自己真是找到了一個絕佳的傾訴對象,于是嘴里的話就跟竹筒倒豆子似的,不停的向外倒。
蘇墨全程就只是偶爾笑一笑,真的是沒有接話茬。
等快到小城池的城門之前的時候,蘇墨遠遠的看到了城門,就從牛車上跳了下來,對牛車老者很是真誠的行了一禮,然后用正宗的本地方言說道:“多謝老丈用牛車馱著我的這一路。老丈你是個好人,肯定能夠長命百歲,有好報的。”
是的,在一路上聽這老者不停的倒豆子的過程中,蘇墨就把本地的方言盡數掌握了。
而且蘇墨的方言說的很好,就和本地人一般無二,若不是老者一開始知曉蘇墨并不會說本地方言,肯定會覺得蘇墨就是一個本地讀書人。
老者趕忙恭敬的還禮,心里邊想著這個讀書人學東西的速度那么快,想來腦子肯定是個極聰明的,真是不簡單。
至于驚訝,老者倒是沒有驚訝,因為自己孫子是讀書人的關系,老者覺得只要是讀書人,多聰明都是應該的。
讀書人不聰明,學東西不快,那不就和自己這一個種菜的老漢一樣了嗎?
蘇墨笑了笑,和老者見禮之后,就在城門外和老者分道揚鑣。
至于對老者的謝禮……蘇墨方才已經做了,不是恭敬的行的那一禮,而是蘇墨對老者說的那一番話。
蘇墨說老者一定可以長命百歲,并且會有好的福報,這就是蘇墨給老者最大的謝禮。
要知道蘇墨是什么人?
蘇墨可是金口玉言,口含天憲,言出法隨之人,他對老者的這番祝福,能夠無視這個刀河秘境的小世界意識,強橫的給老者施加一層祝福,甚至就算老者命中有災厄,蘇墨的這番祝福都能夠給他強勢扭轉過來!/10_10993/</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