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商圈,自然就是原先后冠鎮大門外的一條街的擴展和挪位。醫院嘛,比周圍其余建筑稍微大一號、雙層,已經建好,只缺足夠的醫者入駐但學校,卻已經早早地開始了運作。
上百名各新贈地民部落統治家族的孩子,從八九歲到十幾歲不等,分成了大小兩班,已經開始接受包括通用語讀寫、算數等各項基本教育。
這是挺罕見的一幕,別說是贈地的居民,就是整個七國上下,都不常見如此一堆人聚在一起進行教學活動的場景。
在這個季節不規律的世界里,文化領域的發展要無條件地為“和生存相關的其它事情”讓路,“受教育”一直以來都是部分人才能享受到的特殊待遇。擁有城堡的領主級貴族們有服務自身的學士能為后代和接班人啟蒙,而那些稍微混得差些的騎士或破落戶們,以及更多的平民百姓,便只能指望通過被選中進入“教會”或“學城”,才有機會擺脫整日為生存而奔波勞碌的命運,接觸更多的知識。
說服新贈地民這幫徹底的化外眾“坐下來學習算數和讀寫與干活和鍛煉身體一樣重要”是件麻煩事。幸好,野人們在通過長城時按照約定交出了人質。莫爾蒙原本的計劃是讓這些孩子在黑城堡當守夜人們的“事務官”即侍從和保姆,通過朝夕相處來看管他們并培養感情,但艾格有別的想法。
這些野人中較高階層家庭的孩子中,將來有許多也會成為部落中的話語權掌握者。反正守夜人要費糧食來養活人質,還要花時間通過影響野人們的下一代來緩慢同化新贈地民,那何不干脆兩件事并成一件做直接以這批“質子”作贈地學校的第一批學生,將籠絡和洗腦的操作,融入到日常教學中去,潛移默化地進行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假以時日,這些學習并了解過“文明世界”,又已經熟悉后冠城內生活、習慣或接受了七國文化,還被灌輸了一堆艾格自己價值觀和想法的質子們回到了部落中,就算不是自己的狂熱支持者,也至少不會是攔路石和反對派。
通過制造一個努力和忠誠能更快換來好生活的大環境,艾格將逐漸擴大滲透自己在最底層新贈地民中的影響力。而通過洗腦那些部落首領們的孩子,艾格也將能把自己的聲音和理念悄悄送入了原塞外民的上層。
如此雙管齊下,只要有足夠的時間,塞外民們便會被徹底同化為贈地居民。
學校開設的最大困境便是沒有足夠的“教師”,新啟用要塞獲得學城認可并派遣學士入駐需要時間,而一個人也承擔不了如此重任更別提,艾格也不可能將這種事交給底細不明也控制不了的外來勢力。
于是,這項任務暫時由守夜人產業的文職員工兼任,君臨方向很快會加派人手,以緩解這種人手不足的壓力。沒有經驗無所謂,一路教一路摸索,總會有適合這里的教學方案。
***
“學生們”帶著好奇混雜敬畏的神色,盯著前呼后擁的守夜人總司令、在他們眼中是新“長城王”的男人走入教室,站到了最前面。
“贈地未來的主人們,你們好。”艾格朝孩子們點頭笑笑,開口說話。“你們沒有聽錯,我稱你們為贈地未來的主人,這不是開玩笑。但這主人的身份,可不是生下來就注定,而是得靠你們去爭取的。”
“能被送到守夜人手里來當人質,說明你們的父母是各部落的領袖或實際管事人,統領著一群人。可他們不是贈地的主人,無意冒犯,但事實就是你們的父母,只是一群在長城外活不下去,靠著投降并交出孩子來換取通過長城的資格,一切都把持在守夜人手中的降兵罷了。”艾格往后冠鎮內城的方向一指“那里那里面的人,才是贈地真正的主人。你們的部落住在哪里,未來一個月內能吃些什么,允許在什么區域內活動,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贈地下一步的物價和勞動薪酬水平凡是人能做主的一切,皆由那面高墻內的人決定”
“而想進入那面高墻,成為贈地的實際主人們之一,最快捷的辦法擺在你們面前好好學習,你們的老師講什么,我希望你們知道什么,便學什么。掌握了、理解了,明白長城內的世界是如何運行的了,你們就將獲得進入那面高墻的資格。”